第1529章表里精致如1(1 / 2)

以几近严苛的艺术品标准与工艺难度,才能力求高度还原,明代御瓷的绝妙神韵。

这样根据明代御窑厂的工艺,复刻出来的作品,每一步都需要精益求精。

比如说款识,每只成化斗彩杯底部,均有款识。

笔道粗、字体肥,柔中含有刚劲,格外显得圆拙有力颇有含蓄。

只是这一步,就能难住很多顶级彷古工艺大师。

而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如果真的彷制出这么五只杯子,斟上一杯茶,茶香氤氲,是一种无比惬意的享受,有花、有画、有诗……

可惜,越是好的东西,就越是难以彷制,因为技术难点太多。

特别是“斗彩”,要知道这可是明成化瓷器的一大创举。

其实简单点说,斗彩就是在青花抹红彩绘画的基础上,结合釉下青花和釉上彩釉,而诞生出的瓷器新品种。

所以斗彩,才会有“青花间装五色”之美誉。

明成化斗彩瓷器中,有两款极为重要的作品。

分别是“鸡缸杯”和“三秋杯”。

其中三秋杯数量更少,堪称极品。

处暑过后,天气渐凉,始有秋意。

古人将秋天分为孟秋、仲秋、季秋,合称“三秋”。

以“三秋”为题材创作的艺术品,不胜枚举!

其中最值得称道的,就当属明成化斗彩“三秋杯”。

历史上,三秋杯的名号不如同时期的鸡缸杯响亮,但它的工艺和收藏价值,却远超鸡缸杯。

这不是没有道理的,因为其器造型玲珑秀奇,胎质细润晶莹。

彩料精选纯正,色调柔和宁静!

绘画澹雅幽婉,其轻盈秀雅的风格独树一帜。

总体说起来就是:成化官窑器胎质细腻纯白,白釉莹润如脂,彩色柔和,笔法流利,造型轻灵秀美,表里精致如一。

其他都不说,就说一点,那就是无法彷制的“姹紫”。

成化瓷器品种繁多,色彩丰富。

如红地绿彩、红釉白花、青花红彩、青花绿彩。

稀奇点的还有,孔雀绿釉青花、黄釉青花、蓝釉白花、白釉酱花、白釉红彩、白釉黄彩、白釉绿彩。

少见的还有,素三彩、珐花、彷哥釉等。

这些五彩斑斓的釉面上,有许多颜色是前所未见的。

比如明成化斗彩“三秋杯”上的“姹紫”。

三秋杯蝴蝶翅膀上,施有一种紫色釉,其色如赤铁,表面干涩无光但十分浓艳。

孙瀛洲在分析了他目睹过的成化斗彩后,总结出了三秋杯釉上彩的特征,并将这种特殊颜色命名为“差紫”。

孙瀛洲对“差紫”的解释是“烧造时差异的色疵”,说白了就是因工艺不够先进而造成的。

但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这种颜色上的“瑕疵”却被后世所推崇。

究其原因,后来的工艺水平提高了,反而摸不清当年的“差紫”是如何烧出来的,所以无法彷制。

孙瀛洲曾提出:“在清康、雍、干时烧配的盖,其他色彩都彷制得近似,唯独‘差紫’一色不及远甚……可以肯定地说,凡带‘差紫’的成彩绝为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