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1章真宝瓷也(1 / 2)

在我国昆市世界园艺博览园,华夏馆大厅设了珍藏的极其贵重之钧瓷制品“玉龙腾飞”大瓶。

这是神后苗家钧窑出品,馆中题赞辞曰:“举世珍宝,永存世博”。

这引起海内外人士之关注赞赏,当然,这条新闻也引起了陈文哲的关注。

从此可以看出,彷钧窑,还得看神后苗家钧窑。

事因人兴,物以人存。

神垕苗家钧窑传人,为弘扬钧瓷文化,颇尽心力,多有巧思。

为保护钧瓷珍品之流传,特设钧瓷收藏证书,作品分为珍品级、极品级两种,作为收藏品。

示瑰宝之难得,而使之得传於世,亦以彰显收藏者能鉴物会真,而有大雅之好也。

语云:“天地生物,天赋之以精,而地受之以形,物皆神妙内含而形质外彰,能明神妙於外现天地变化之象者,天下之宝物也。钧瓷,真宝瓷也。”

1955年,禹县(今禹州)陶瓷厂开始研制、探索湮没已久的钧瓷胎釉的基本配方与烧成技术。

他们不仅烧制出玫瑰紫,海棠红、天青、月白等传统色釉。

还发展了十多种花釉,并增加了现代日用器皿、艺术陈设瓷等新品种。

钧窑址在南河省禹州市,烧造年代众说不一。

禹州战国时为韩都、名阳翟,至北宋、金曾置钧州,故名。

在南河禹州市境内,已发现宋、金时代的钧窑址100多处。

那么多窑口,遍布好几个省市,形成了一个遍及华北地区的庞大的钧窑体系。

钧窑有以下特点:宋钧就传世出土器物所见有两种。

一种为浊釉,称暗釉。

一种为亮釉,称玻璃釉。

前者为早期产品,后者为晚期产品。

一般人认为亮釉钧器,为后彷是误断。

北宋钧窑的胎土淘洗较细,胎色浅灰,釉汁肥厚,晶莹匀润,以天蓝釉为多见。

通过窑变,产生出绚丽多彩的月白、玫瑰茄皮紫、丁香紫等色调,其中红与天蓝釉融为一体的“钧红“。

这类器物,外壁施红釉,内里则为天蓝或月白釉。

内外都为红釉的制品,大多为后世彷品。

钧红釉面上,往往呈细小颗粒状的黑疵斑点。

还多有蚯引走泥纹和细小棕眼,在器物口沿和边棱凸起釉薄处,呈现米黄色。

蚯引走泥纹是北宋钧釉的一大特征,而到了金元之时,钧瓷已基本不见蚯引走泥纹。

清代及近现代的彷品,常以开片来表现蚯引走泥纹。

北宋钧窑一般多施满釉,圈足底部刷一层酱褐色釉,俗称芝麻酱釉。

这种芝麻酱釉与器身的乳浊状天蓝釉,没有啥区别。

只因圈足处施釉薄,釉下胎色和薄釉交融呈现浅酱色。

洗类器三足,局部釉厚处,仍泛天蓝色。

釉层虽薄,但呈色光亮。

后世彷品底部刷釉干涩,有斑驳不匀之感。

北宋钧器的铭文不多见,有铭文的都是北宋后期宫廷用瓷。

铭文主要刻一至十的数字,即器底一、三、五、七、九单数的施钧红釉;

二、四、六、八、十双数的施天蓝,月白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