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4章宝中之宝(2 / 2)

另外二处在南宋时期的杭市,其一是修内司官窑。

有关其烧造地点的记载,最早见於明代高廉《遵生八笺》一书。

“官窑在杭州凤凰山下,其土紫故足色若铁,时云紫口铁足……”

然而,此修内司官窑遗址究竟位在何处?至今却也是无迹可寻。

有学者认为修内司官窑,和五大名窑之一的哥窑是同一座窑。

因为两者在釉色、开片、紫口铁足等特征上极为相近。

又因为两者的窑址,至今都下落不明,因此有观点认为两者实为一窑。

但是这仅为猜测,未有定论。

其二,则是在郊坛下。

叶寘在《坦斋笔衡》一书中提到的“后郊坛下别立新窑”。

这指的是南宋设立的第二座官窑,也即修内司官窑之后在郊坛下别立的新窑。

其窑址於20世纪初期,即已被发现,位於今天的杭市南郊乌龟山一带。

且郊坛官窑中的遗物特征,与文献所记有很多吻合之处。

当然,这里说的特征,主要就是紫口铁足。

要彷宋代官窑,就必然要知道紫口铁足是怎么回事,是怎么烧制成的。

明人高廉在《遵生八笺》,也有记载。

“官窑在杭州凤凰山下,其土紫故足色若铁,时云紫口铁足,乃器上仰,泑水流下比周身较浅,故口露紫痕,此何足贵,惟尚铁足,以他处之土咸不及此也。”

意思是说官窑在杭市凤凰山下,因为此地土质富含铁元素,而使土色呈暗红(紫)色(即紫金土)。

由於烧瓷所用的胎土颜色较深,致使无釉的底足露出了胎色(铁黑色),故曰“铁足”。

另外,由於口沿挂釉稀薄,而未能完美遮盖口沿处的胎色,从而露出了胎土的深色,故被称为“紫口”。

据测试,南宋官窑青瓷胎中氧化铁的含量,高达3.5%-6.7%。

这便是“紫口铁足”特征,形成的根本原因。

紫口铁足是官窑的一大特征,但并不意味着每一件官窑器物都必定有此特征,也有一些官窑瓷有铁足而无紫口。

所以,还需要看开片纹饰。

官窑瓷表面开片的原理,在此不再赘述,之前在汝窑和哥窑中陈文哲已经彷的很好。

简单说, 开片是由於釉与胎的收缩率不一致,而在焙烧后冷却时所形成的一种釉裂胎不裂的现象。

它本是烧造工艺的一种缺陷,但古代工匠巧妙地利用其错落有致、生动自然的画面效果,形成了一种妙趣天成的纹饰装饰。

《遵生八笺》中,就有关於开片的论述。

“纹取冰裂鳝血为上,梅花片墨纹次之,细碎纹纹之下也。”

意指开片纹分上、中、下三等,以冰裂鳝血纹为上,梅花片墨纹居中,细碎纹为下等。

而实际上,不管哪种开片纹饰,在今天来看都属於宝中之宝了。

最后就是官窑的釉色,这也是最主要的特征之一。

因为不管是紫口铁足还是开片纹饰,都是附着在瓷器表面的釉面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