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2章修旧如旧,各有所长(1 / 2)

说得简单点,黑漆古就是表面漆黑发亮的一种古代青铜器。

始见於宋,沿用至今。

有关实物在商周至明代文物中均可看到,尤以部分汉唐铜镜为精。

特点是表面油黑发亮,耐蚀力较强,有的器物虽埋藏地下数千年,至今不见锈痕。

在出土的我国古代铜镜中,有一种表面漆黑发亮、具有光滑晶莹的玉质感,这种铜镜被称为“黑漆古”铜镜。

这种铜镜因具有极佳的耐腐蚀性能,而备受学界关注。

历年来学者对“黑漆古”成因的研究,集中有两种观点。

一为人工处理说;一为自然腐蚀说。

现今学者们的争论焦点在於,“黑漆古”铜镜表面的高锡耐蚀层是人工镀锡而成,还是在自然条件下由腐殖酸作用产生的。

其实,人工干预形成的说法,有点站不住脚,最多也就是意外造成的。

比如铜镜经过刻意的特殊抛磨处理后,在漫长的地下埋藏中缓慢形成的。

所有生美铜器的锈色都很结实,不论是红斑绿绣还是孔雀蓝,以及结晶锈都会很结实,热水煮烫都不会掉,当然这个适合初学者。

因为老绣和生美绣的层次很自然,化学或胶的绣层次很乱,也很浮很软。

当然有一种绣是个例外,在辽省地区山上出土的古钱币,由於气候的原因,这种绿绣很浮,用手一抆就会掉,但里面多数泛黑漆古。

这个在鉴定的时候,不能与上述同论。

对比黑漆古的一般鉴定很简单,黑漆古作假只有两种,火烧和染色(打蜡)。

火烧者声音尖锐刺耳,染色(打蜡)只要过热水煮就可以看出来。

所谓“生坑”是指铜器,表面由於种种化学反应引起的质变。

自然地、一层层地产生锈蚀,形成器表或绿、或红、或蓝、或紫的锈色。

这种锈色坚实,有一种自然的多变感。

而包浆是由於铜器一直在人们手中流通或者把玩,把人的体液以及留在手上的微小物质象油漆一样不断加到器物之上,形成一种物质包在钱币表面,这就是包浆。

包浆锈色,主要有四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首先是材质的颜色,古钱币,还是一些铜器的金属质地颜色不同。

青铜、红铜、黄铜、合金,颜色是不一样的,这可以叫做底色。

特别是在古钱币之中,这种表现更加特别。

在钱币磨损的部位,可以看得很清楚。

金银铜铁铅铸造的钱币,各有不同的基色。

再就是包浆的颜色,黑色是铜质器物包浆的主要颜色。

严格的说,所有的包浆都是黑色,但是包浆有厚、有薄。

包浆和材质混合所呈现的颜色,就会显现出有金色、水银色、黑色、灰色、银白色、猪肝色、咖啡色等等。

这是包浆较薄在和材质混合呈现的颜色,包浆厚重了,无论何种材质,都应当是黑色。

不同的材质,在不同的地质条件下,产生的包浆也有不同。

但是,有锈,没有包浆的铜器一定是假的。

之后就是锈蚀的颜色,大部分是绿色,再其次是孔雀蓝。

古铜器的锈色是赤橙黄绿青蓝紫都有,还有朱砂锈。

某种为主色,还有各种色彩的综合。

很复杂,但是造假的以绿色和孔雀蓝为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