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青铜器都不采用这种工艺,一般用锡焊接。
它能焊铜、铁、金、银,焊接温度比较低,对原件的破损伤可以控制在最小限度内。
所以,在对古代青铜器的修复技术中,包括补配、组焊,基本上是锡焊。
锡焊技术主要是运用焊接工具焊烫、拉、挂,其技术都集中在烙铁尖上。
这个使用现代技术,肯定能够做的更好,因为焊接技术到现在已经被发扬光大了。
反而是一些使用手工艺的技术,现代人不太擅长了,比如对块。
这是根据破碎铜器的形状、纹饰茬口找块拚对,并划上记号。
还有锉口,一般是选择没有花纹的背面锉成坡口。
锉断面的三分之二,保留靠花纹面的茬口。
这样能保证在焊接后的花纹面,严丝合缝。
对於铜镜来讲,镜面(光洁面)应该光滑平整,所以在焊接时不能焊在光滑面上,应在纹面和边沿焊接。
在铜镜的花纹面用刀刻成棱形口对好进行跳焊,也就是间隔焊接。
铜器由於受到腐蚀,铜性差别很大。
铜性好的能焊,铜性差的难焊。
茬口为红砖色的,还可以沾锡焊,但是要多烫口;
青砖色或浅绿色的茬口,则已无法焊接,只能用粘合剂粘接。
对於铜镜,由於是在花纹面焊接,所以只能用点焊。
对於鎏金件的补块,必须用铜焊,否则无法鎏金。
经过焊接的青铜器,应该在蒸馏水中浸泡一天,以清除焊锡带来的有害物质。
修复好了,一般都需要加固。
也就是说,破碎青铜器焊接成型后,对焊缝还要加固。
这一道工艺就是在焊缝中填加粘合剂,使焊缝结合牢固。
既然最后还要加固,那么修旧如旧的情况之下,肯定还需要作锈。
一般在铜器表面最底层的光滑层,在传统修复技术上习惯称地子,在它的上面为锈块。
青铜器的表面修饰,首先是从作地子开始,而后一层层往外做锈块。
铜器的地子实际上是铜器经过埋藏,或受到环境气体侵蚀,而形成的紧密地附着在铜质表面的腐蚀膜。
青铜器的地子有黑漆古地、绿漆古地、灰漆古地、黄漆古地、枣皮红地、水银浸地、翻铜地等等。
古代铜器经过使用收藏,有摸有抆。
因而,铜器的地子、花纹色调柔和。
在做地子时,对於新配的补块,要用腐蚀材料腐蚀成旧色。
然后用粘合剂及各种矿物颜料,涂抹在表面。
干后再用粗布抆,使其形成同原件地子一样的颜色及质感。
地子如果用瓷漆来做更好,然后再用抹、刷、描、画、拓、喷、点、磨、蹭等办法,粘合剂和矿物颜料来做成锈块。
直到与原件协调-致为止,至此一件青铜器的修复工作才算完成。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