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纯洁的人会觉得,这四个人正好凑了一桌麻将?
想歪了的大概会琢磨,三个男的一个女的,怎么分?难道其中会产生一对搅屎棍子?好不可描述的事情啊!等等,搅屎棍子好像不是关键吧!
青春期的小男生,想象力可是很丰富的呦!
……
确定了目标客户之后,陈强先是去了几个人流多的地方,将《申报》、《新闻报》等正常的报纸卖光后,才前往学校,等待学生们放学。
五四运动之后,民国的中学主要实行的是壬戌学制,也就是1922年所提出的《学校系统改革案》,其中规定小学六年,初中三年,高中三年,大学四年(医科五年)。贫困地区的可能会有所缩短,但是在旧上海,大体都是按照这个规定进行的。
此时已经进入到8月份,除了教会学校之外,其他的公立或私立学校都已经开学了。
古代的学校是没有暑假的,嘉庆年间制定的《义学条规》有专门写道:“长不辍耕,幼不辍读,暑日休务者,薄其饩廪。”
这段话的意思是,大人到了夏天不能停止劳动,小孩到了夏天也不能停止上学,私塾先生如果给学生放暑假的话,家长可以扣先生的工资。
民国的教育家,南开大学创办者之一严范孙在批评旧式教育的时候也曾说过:往者学校未兴,吾国儿童无毕业之期,无寒暑之休,无实验之法,无体操之训。也就是说在那个年代,学校没有毕业年限,没有科学实验,没有体育课程,也没有寒暑假。
南京国民政府的教育法在1928年才开始起草,所谓的《学校学年学期及休假日期规程》也在1930年才开始实施。所以在1929年,学校是否放寒暑假全看校长的心情。
外国人建立的教会学校,假期时间会比较多,比如寒假,会在圣诞节前开始。中国人自己开的学校,放寒假主要是为了回家过年,而放暑假就是为了避暑。毕竟那个时代没有空调电扇,夏天在课堂里中暑晕倒是常有的事情。
言归正传。
陈强一路小跑到了徐家汇,这里有好几所中学,包括复旦大学附属中学。
当时的复旦大学附属中学还是私立的,在1922年以前,这里还是复旦大学的校址,1922年4月的时候,复旦大学迁址江湾校区, 而这徐家汇的原址全都教给了中学部使用。
此时的复旦附中相当於是复旦大学的一个下属机柜,和复旦大学是同一套领导班子。
陈强复旦附中门口的时候,学校还没有放学,但是门口已经聚集了很多的人力车,他们都是来接学生放学的。
能上私立中学的,肯定都是有钱人家,他们或许买不起汽车,但雇一辆人力车是绰绰有余的。
旧上海也有很多这样专业的私家包车,主人家每月给车夫一些钱,而这个车夫就专门为这一家人服务。送少爷小姐上学,送先生上班,然后送太太去逛街打麻将,送佣人买菜,然后到了时间再一个个的接回来。
这些私家包车的车况要好的多,一般也不会安装黄包,以便和那种随叫随停的黄包车区别,大体就算是现在的私家车。而随叫随停的黄包车相当於是现在的出租车。
没过多久,学校内响起了放学的锺声,只见学生们陆陆续续的走出来,有的人直接上了车,而有的则站在学校门口翘首企盼,大概是自家的包车还没有赶过来。
陈强则仔细的观察着每一个人,希望可以找到一个客户。
终於,一个胖墩墩的少年进入到了陈强的视线当中。
这个少年给陈强的印象只有三个字,那就是“死肥宅”!
死肥宅嘛,肯定没有女朋友。
“风月小报肯定是死肥宅的最爱。就卖他了!”陈强一边想着,一边走了过去。
――――――
各位读者大人,顺手把下面的推荐票点给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