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章 文物收购点(2 / 2)

陶玉书嗤笑道:“还有你这么算的?这到底是评奖还是数学比赛?”

章德宁急道:“你还别不信,和稀泥这种事我们中国人最愿意干。朝阳要真是入围了四部作品,哪怕四部作品都没达到获奖的作品,你信不信也会有人主动提出给他一个奖?”

陶玉书的眼神将信将疑,看向林朝阳,“你说真能这样吗?”

能,很能。

后世各种比赛的败者MVP已经证明了,国人真能干出这种事,而且是不以为耻,反以为荣,颁了奖之后认为自己是特别通人情的领导,公开和媒体炫耀这种无下限的行为。

在这些人的眼里,什么公平、什么规则、什么法治,都只是权力下的玩物而已。

林朝阳将心头的闪念甩出脑海,脸色平和,“这是那些评委考虑的,我们没必要自寻烦恼。”

见他一副风轻云淡的样子,陶玉书也不再纠结。

章德宁满脸狐疑的看着林朝阳,心想你这厮装的是不是太过了?

文协启动了茅盾文学奖的评奖,如同风乍起,吹皱一湖春水,让十月的中国文坛骚动了起来。

但凡是近几年有长篇作品问世,且作品颇具影响力的作家,没人会不把这个奖项放在心上,毕竟这可是国内第一次长篇小说评奖活动。

而且还是以茅盾先生的名字命名的,奖项含金量不言而喻。

不过现阶段文协组成的评奖办公室还仅仅是向全国各地文协、杂志社和出版社发函请求推荐作品而已,距离正式评奖还有一段时间,大家再关心也只能是讨论讨论。

十月下旬之后,艳阳高照的秋意多了几分肃杀之气,燕京的秋一向是短寿的,常常不及两月便会夭折,今年比往年冷的似乎还要更早一些。

这天一早,外面弥漫着薄薄的雾气,林朝阳便蹬着自行车出了门,他最近找到了个好去处。

这年头燕京的国营文物商店都有收购点,就跟那些信托商店差不多,干的都是低买高卖的事。

从老百姓手里低价收来古董,再高价卖出去,最好是能卖给老外赚外汇,有些鉴定出来是比较重要的文物则会捐给博物馆。

如今不像后世,一来是古董还不像后世那么值钱,二来是文物交易没有后世那么多拍卖和私人经营的渠道,谁家要是有古董,大多数情况下只能卖给文物商店。

在这些文物商店收购点,经常有燕京市民和周边的农民来卖东西,珠宝钻翠、金银饰品、书画瓷器……各种各样的古董文物都有收购点。

比如东四和八面槽就有外贸部门的珠宝钻翠收购部,中国银行的收购点专门收购金银饰品,西单、琉璃厂的收购点收字画、瓷器这些东西。

林朝阳来的是新街口文物商店收购点,收购的古董种类繁杂,包含了陶瓷、书画、金玉、杂项等诸多品类,因此也是燕京诸多文物商店收购点中人气比较旺的一家。

来到收购点门前,林朝阳并没有靠上去,而是隔着一段距离看了看收购点门口。

这会儿收购点还没开门呢,门口已经有几个人在那里排队等着了。

林朝阳看了看时间,这会儿才七点出头,距离收购点开门还有半个多小时,时间来得及。

收购点门口排队的人不多,就四个人,有老有少,但都有个统一的特征,是男性,且衣着朴素,一看便是燕京附近的农村。

这种情况在收购点门前也很普遍,这些人基本都是急需要用钱的,小辈儿结婚、亲人生病、欠债还钱的……

细跟这些人聊上几句,在这小小的收购点门前,也能看尽人间疾苦。

收购点周围历来都有投机倒把的文物贩子,即便是在抓的最严的那几年也少不了这些文物贩子的身影。

其中有些人是正经收东西的,有些人却是捞偏门的,坑蒙拐骗无所不用其极,这么多年来不知道有多少人被坑过,其中绝大多数都是燕京郊区来的农村人。

这个时候民风淳朴,农村的老百姓进城卖东西没有什么提防之心,那些文物贩子就盯准了他们这些人。

久而久之,这些文物贩子的臭名远扬,来卖东西的老百姓们一见有人跟他们搭话就立刻提高警惕,有些人干脆连话都不搭。

这会儿林朝阳上前与几人搭话,这群人顿时面露警惕之色。

“几位同志别误会,我可不是二道贩子,就是爱好古董收藏。”

林朝阳解释了一句,见几人脸上的警惕之色依旧没有消减,他不像那些文物贩子那样说些花言巧语,直接亮明了态度。

“您几位那里要是有好东西的话,可以让我看看。东西卖给谁都是卖,收购点给您的都是人民币,我手里可有些侨汇券和外汇券。

只要东西是好东西,咱们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童叟无欺。”

听着林朝阳的话,几人眼前一亮。

侨汇券、外汇券,这可是硬通货,比人民币可值钱多了,关键是平头老百姓根本没有渠道弄到这些东西。

“你真拿侨汇券、外汇券跟我们换东西?”

说话的年轻人穿着洗的发旧的军装,脚下踩着解放鞋,看起来家里肯定是有人当兵。

林朝阳没说话,而是从兜里掏出一张一百块面值的侨汇券在几人眼前晃了晃。

看到如假包换的侨汇券,大家放下了心来。

年轻人第一个凑到林朝阳身边,“你看看我这东西,这是我太爷爷留下来的。”

年轻人说着从随身的挎包里拿出一个精巧的小物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