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先告诉你,当武当派的弟子不是好玩的事情。在武当山练武,可不像你们以前那娘娘腔的玩法。你得首先当自己已经死了。还有,将来的武当派,遍地都是仇敌。“
侯英志听见,没半点被唬着,眼中反而露出兴奋之色。
“很好。“他回答。
叶辰渊极少笑。但他此刻竟哈哈大笑起来。
他手腕一挥,那柄青城派的钝铁剑回旋飞去,堕入道旁的深幽山谷之下,消失不见。
朝阳洒在那味江的河面之上,反射着点点金光。围绕小镇的山林,吹送来阵阵带着木叶香味的清冷空气,吸进鼻子里,教人精神大振,生机勃然。
荆裂把船桨当作扁担般,挂着包袱搁在左肩上,背后与腰带依旧挂带三柄兵刃,走在横越河面的一道铁索小桥上,嘴里哼着他从南方海岛学会的古怪歌调,大踏步走过桥板。胸前那几串异国饰物,随着脚步一摇一晃。
过了桥后,荆裂走上河边小道,越过一排排房子。
这时他看见,两条身影早在一个巷口等待着他。
是燕横。身边带着昨天帮忙埋葬青城剑士的那个木匠黄二吉。
燕横把“雌雄龙虎剑“挂在身后:长长的“龙枣“斜挂在背,剑柄突出右肩上;短剑“虎辟“横贴在后腰,剑柄朝左。两剑都有新造的粗糙剑鞘,其实仅是两条长木片,用细麻绳紧紧缠成,是昨晚黄二吉为他匆匆而造的。
燕横已换过一身干净整齐的蓝染布袍,袍子上织着暗花如意云纹,用布带束了护腕和绑腿,一双草鞋也是新的。头发梳成整齐的髻子,手上还拿着一顶远行用的竹编斗笠。全身看去精神焕发。
荆裂一眼看见燕横的神情,就知道自己此后多了个同伴。
“你身上有多少银两?“燕横劈头第一句却这样问。
荆裂搔搔那头编成辫子的长发,然后放下船桨,在包袱里找了一会儿,抓出一大堆银钱。当中只有三个五两的银锭,其余都是碎银,还有两串铜钱。
燕横接过了,只把铜钱串交还给荆裂,其余银子全给了黄二吉。
“好好照料她。“燕横说。
“少侠,不用了…没有这些也行,我们这镇子,看在青城派的恩德上…“
“收了它。“燕横说着把银子推回给黄二吉。他的声音跟昨天不同了。甚至跟他几天前下山到“五里望亭“时也不同了。
——当中有身为剑士的威严。
黄二吉一听见,马上住口,听话地用腰间的汗巾包起银子。
燕横没再说一声,就径自往出镇的方向走了。才走几步,他又回头,看看仍站在原地的荆裂。
“荆大哥,还不走?“
荆裂微笑,耸了耸肩,也就再担起船桨,跟燕横并肩而行。
走了一阵子,荆裂忽然说:
“你是第一个。“
“什么意思?“燕横不明白。
“这一年里,我跟踪武当派的足迹,遇上过其他许多被武当灭掉了门派的残存弟子。少说也有十来个。“荆裂一边走着,一边远眺小路右边那金光灿然的江面。“每一个,我都叫过他们跟我一起走。没有。一个有胆量走这条路的人也没有。“
他看着燕横。
“你是第一个。“
燕横默想了一阵子。
“我必定不是最后一个。“他说。“只要武当派不罢手,必然还有其他像我们的人。我们也必定会找到他们。“
荆裂笑了。
燕横没有再用拐杖。伤还没好,每走一步路都在痛,但他仍然挺着胸膛,跟随着荆裂那又大又快的步伐,丝毫没有落后。
出了镇子,在山道上走了一大段,到达青城后山的牌坊前。
燕横回头,仰视那高耸苍翠的山脉。
他跪下来,朝着山拜了一拜,然后就起来,跟荆裂继续踏上旅程。
“我们现在去哪儿?“燕横问。
“武当派了这么多人远征巴蜀,不会只挑战一座青城山就离开。“荆裂说时眺望向南方:“下一个目的地,必是峨嵋山无疑。“
“那我们就直上峨嵋山。“燕横也跟他望向同一个方向,眼睛里充满了兴奋。
“你不要弄错了。“荆裂叹息说。“我知道你已经下定复仇的决心。但以你现在的功力,武当派那三十几个『兵鸦道』的好手,任何一个都杀得了你。假如碰上叶辰渊,更是你加上我也必死无疑。我们要打倒武当派,那很可能是八年、十年的事情。“
燕横知道自己太过亢奋,垂下头来。“我明白,那我们不去峨嵋了?“
“当然去!“荆裂笑着说。“看看武当派的武功,对上峨嵋的枪法会如何。要击败武当派,就先得了解武当派。了解越多越好,不过只要看,而且要很小心。杀了锡昭屏之后,他们必然预料我们会跟踪着去。“
燕横听着点点头。他再次提醒自己:此后每天走的每一步路,都是险道。
“还有一件事,得说在前头。“荆裂又说。“以后遇上武当派的人,假如看见他袍子上绣着太极两仪图纹的,什么都不用想,只有一个字:逃!“
燕横想起,叶辰渊的黑袍胸口处,就有那个标记。
“为什么?“
荆裂皱起浓眉,手指搔搔下巴的胡子,咧着牙齿说:
“那图纹标记,就代表那个人懂得武当派最可怕的武功。“
燕横问:“是什么?“
“太极。“
武当山北麓之上,由大小近三百殿堂组成的一座殿宇群,气势宏伟非凡,正是武当派总本山“遇真宫“。其地貌前水后山,俨然有如镇守山脉上的一座雄奇城池,故又有“黄土城“之称号。
“遇真宫“中央主殿“真仙殿“,巍立於崇台之上,那宽广高耸的庑殿顶,具有一股压倒的气势,让人远远瞻仰,已经有行礼膜拜的冲动。
殿宇之内正中处,供奉着一尊巨大的铜铸鎏金真武大帝神像。那真武神身着布衲草履,披发仗剑,足踏在龟蛇一体的神兽背上,俨然乃上古敕镇北方的勇悍战神。此像脸容,正是按武当派祖师张三丰的相貌铸刻。
在真武神像跟前,是一片深棕的木板地道场,打扫得一尘不染。温暖阳光从殿宇旁尽开的窗户照进来,气氛一片宁谧庄严。
殿中独有一个男人,只穿着一条雪白丝绸的长裤,上身和双足皆赤裸,头上不结发髻,那把光亮柔软的直长发只简单梳束在背后。
从背影看,此人似年纪颇轻,一身白皙皮肤健康光滑,无一丝皱纹斑痕。身材修长而偏瘦削,没有半点赘肉,那流线完美的身形,让人联想起江海中的游鱼。
男人立一个甚低沉的马步,开始运起拳法来。动作时而缓慢如浮云,间中又突然发出短速的拳劲;身形步履的姿势,一时灵巧如蛇,一时轻捷像鹤。一招手间,腕臂似乎柔若棉絮,当中却又暗藏阴狠。
男人的拳法越打越是快速,但却无叱喝呼气,似是毫不费力。那蛇鹤两势不停互换,指掌出手越见狠辣,每一击都全无先兆可寻。招法连绵起来,却又有一种舞蹈之美——尤其是从这么一个身形优雅的人打出来。
忽尔一只飞鸽从宫殿西面的窗户飞进来。男人轻轻一摊左掌,那鸽子就飞到掌心中停下来。
鸽子的足爪上,绑着一个小小的纸卷。
男人手掌蓦然一振。那鸽子吃惊欲振翅起飞,怎料男人的手掌又适时微沉,鸽子双足如踏虚空,无处发力,竟是无法飞起来。
如此一而再、再而三地把弄,鸽子的爪趾,仍然没有离开那掌心的皮肤,它不断拍翼,但还是没法起飞,彷佛男人掌中有一股隐形的力量把它束缚着。
——此实乃是内家听劲化劲、不丢不顶的功夫。这男人对劲力的感应,还有卸力化解的分寸,竟然微细到一只鸽子踏地的重量这种程度,极是惊人。
男人似乎已经玩厌了,手掌五指合拢,把鸽子轻轻包着,解去它足上的纸卷,这才放它飞走。
那纸卷打开,只有丁寸大小。
上面什么也没有,就只写了两只字:青城。上面还有两笔,打了一个红色的交叉。
那种红色,并不是朱砂。
男人瞧着这纸片好一阵子,然后把纸片握在手心挤成了一小团,盘膝坐在真武大帝神像之前。那只握着纸团的拳头,托在下巴之下,静止沉思。
下午的阳光继续照射在他身上。他一动不动。
仗剑降魔的真武大帝,彷佛正在俯视这个男人。
在真武神像头上的殿顶高处,挂着一个甚为巨大的横匾。
匾子用粗大刚劲的笔划,写着四个大字:
天下无敌。
后记
最初,我是立志当个武侠小说家的。
我想这是最自然不过的事:喜欢看的东西,自然就会想写。
还记得很清楚,自己第一次从头到尾读完一本武侠小说,是在小学六年级。那部小书名叫《最后七击》,龙乘风的“雪刀浪子龙城璧“系列其中一集。那是由新报旗下环球图书出版的袋装小说——就是出版很多古龙、倪匡、黄鹰、冯嘉等的作品,封底常常有“碧玉珠“或者“紫金丹“广告那种。说穿了,就是当时道道地地的Pulp Fiction。
——这本书我到现在还拥有一册,隆重收藏在家里书柜呢。
然后是初中,最迷黄鹰的《天蚕变》。那应该是香港史上第一部从电视剧本反过来改写成的武侠小说,听说黄鹰本人就是编剧之一。
我读到《天蚕变》小说,其实已经是电视剧播映的数年后。不管是剧集还是小说,我到了今天还是印象难忘。
《天蚕变》的主题歌,我在写这本书的期间,一直不断猛听。
卢国沾的歌词:“虽知此山头,猛虎满布;胆小非英雄,决不愿停步“;“一生称英雄,永不信命数…让我攀险峰,再与天比高!“那股情怀跟《武道狂之诗》这个故事,非常切合。
——现在细想,这并非巧合。歌词对我的深远的影响,其实早就存在。
我读的那家中学,校风颇是开放,学校图书馆的一排书架,塞满都是流行通俗小说,武侠类更占了大半,那年代也就开始了猛啃金庸和古龙小说的工程。
这两个名字有多伟大,当然用不着我来形容。
写这一大堆旧事,无非是想说明:今天能够写出这本书,靠的是许多武侠前辈供养我的奶水。不管是成名的还是不那么出名的;写小说的、编剧的还是作词的。
我向你们全体致敬。我是个武人。至少,曾经是。
传统的武侠小说世界里,“武功“往往只是书中角色的能力甚至权力的一种具体像征,武力不过是他们达成目的(例如私人恩仇、民族斗争、名利权势)的工具或手段。
我认识不少真实的武者,他们的想法可单纯得多:练武,就是因为喜欢——喜欢把技艺练得圆熟的满足感,喜欢将自我潜能推到极限的存在感。
当然还有,追求那“最强“的梦想。
说起来又像写小说。但现实里的确如此:所有真正下过苦功锻炼的武者,恐怕没有一个不想像过自己要成为“最强“。即使只有很短促的念头。即使到了最后,只有极少数的精英能够坚持这条险隘的道路。
——世界冠军,就是千万个曾经梦想“最强“的人里,最后淘汰剩下来那一个。
这部书题为《武道狂之诗》,正是要描写这种非常人的情怀。虽然贯穿全书的是“复仇“命题,但仇恨的肇因,仍然是追求“最强“的武者执念。
故事的设定选择了从最经典的武林门派世界出发,也是为了配合这个主题:在我心目中,武林,本来就应该是这样的。
回想起来其实有点庆幸,自己最初入行时,并没有坚持写武侠小说。否则恐怕很可能就堕入严重模仿某些前辈的道路。
这些年来,写了好些自成类型的东西,也算渐渐摸索到一点点个人的风格;现在绕一个圈子再回头,才总算比较有信心,写出“乔靖夫的武侠小说“来。
——尽管,我仍然是站在“武侠传统“这个伟大巨人的肩头上写。
(以上提及诸位前辈,敬称省略。)
乔靖夫
二零零八年十月十日
武道狂之诗作者:乔靖夫
卷二蜀都战歌
故兵以诈立,以利动,以分合为变者也,
故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
难知如阴,动如雷霆。
——《孙子·军争篇第七》
前文提要
强大的武当派为实现“天下无敌,称霸武林“的宏愿,派出高手军团远征四川,首当其冲的就是号称“巴蜀无双“的青城剑派,竟在一天之内惨遭灭绝。
青城派唯一生还的“道传弟子“——十七岁少年剑士燕横,被修练异国武艺的流浪武者荆裂相救。两人背负着相同的血仇,并肩踏上“讨伐武当派“的漫长征途。他们猜想武当远征军的下一目标,必然是四川另一大门派峨嵋,决意从后追踪…
荆裂曾经陆续诛杀多名武当弟子,被冠以“武当猎人“的代号,武当派对其恨之入骨。远征军知道“猎人“必然跟踪而来,欲除之而后快…
同时来自日本萨摩国的美女剑士·岛津虎玲兰,亦追着武当军团的足迹到达四川,真正目的却是为了寻找荆裂,背后理由不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