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2 / 2)

武道狂之诗 乔靖夫 8580 字 2个月前

“马上去。“桂丹雷点点头。

樊宗行个礼,一双长腿即拔步奔起,往上山的路走去。

桂丹雷看着那如林的碑石在沉思。

得了一个像侯英志这样的弟子,他本应感到高兴——虽然还没有见过侯英志的身手,但叶辰渊很少看错人。

然而他心里却有不好的预感。

——不会是因为那“猎人“呀…就算他杀得了锡昭屏,也算不得什么。不可能撼动武当派的…

桂丹雷抬头,仰视聚在天柱峰顶上的云雾。

到得那位於“回龙观“西面的“苍云武场“,侯英志眼界为之大开。

这“苍云武场“依西边山壁而辟造,用了偌大的工夫,在山岩间开凿了一大片平整的石地。围绕武场三边和遮盖了半边天空的积岩,层层有如云朵,故此得名。武场后方还排列着各有丈多高、形貌威猛的六甲护法神将塑像。

可是再壮丽的练武场,最重要的,还是人。

侯英志隔远就感受到,那场中许多人体共同散发的热力。石地上密密麻麻都是年轻男子,其中大半赤着上身,各占一片空间,不是独自演习拳腿兵器,就是在跟同门对拆招式;又或猛烈地击打沙袋、木桩、假人,亦有以石锁、杆棒、木制刀剑等锻炼打熬气力。随处都见到有身上敷着药缠着绷带的弟子,正在毫不在意地带伤修练。

侯英志没能数算,但放眼望去,怕也有近二百人。

——武当派,单是这个初阶的练武场,人数就比得上整个青城派。

那此起彼落的吐气叱喝声,粗浊的呼吸声,加上那二百具精壮躯体共同散发的逼人热力,这“苍云武场“,就让人想像到有如一座不断鼓风的大洪炉。

——这洪炉,正在铸炼打造世上最强的武道。

侯英志很想马上就脱去上衣,也投身进这炉火里。自从离开青城山,他已经超过两个月没有正式练武了(虽然一路上自己也有练练剑法)。看见如此情景,他身体里的武者之血不由得沸腾起来。

“锡师兄,我要怎么开始?“侯英志焦急地问锡晓岩。

刚得到兄长死讯,锡晓岩自然还没平复,胸腔满是怒气。要不是桂丹雷亲口嘱咐,他早就一拳擂在这个青城派的臭小子脸上。

锡晓岩没有理会他,一跃进入练武场,在场中奔跑起来。众弟子看见是“镇龟道“的师兄,自然往两边退开让路。

“晓岩,你干嘛?“一个也是穿墨绿武服,正负责今天指导弟子的“镇龟道“师兄从旁呼叫。

锡晓岩却没答理,径自跑到那排木桩跟前。

“这是什么娘娘腔的打法?“他怒叫,一个左肘砸在其中一名正在练桩的初阶弟子肩头。那弟子身材也不比锡晓岩瘦,但吃这一肘,身体登时往横离地飞开数尺,要另外两人扶着才能站稳。那两人也料不到这飞来身躯所带的劲力,一扶之下竟也各自退了两步。

“打木桩,要这样打!“锡晓岩往侧一个杀掌,猛切在木桩突出的桩手上,那相当手腕粗细的桩手登时断裂,半截向横飞出;他左手一出复向内一绞,指掌又擒住另一根桩手,手腕紧接一沉一扭,这根桩手又被他硬生生扭断下来。

这批木桩的材料,是用特地从江浙一带运来的红木,坚硬沉重。这些初阶弟子,每天击打木桩也不能太久,否则拳足和桥手都会吃不消。骤见这等功力,他们不免看得呆住了。

侯英志也远远看见。他曾亲眼见过锡昭屏的功夫,比较之下,但觉这个弟弟更要在哥哥之上——那出击的杀掌威力,跟锡昭屏的“两仪劫拳“应该不相上下,但接着的擒拿绞劲,则比出掌发力困难得多,锡晓岩却是一样地轻松。

几个负责传功的师兄,还没来得及责备他,锡晓岩已自行离开“苍云武场“下山了。他们看来早就见惯他这等脾性,互相看了一眼,就命令师弟们如常操练。

“新来的?“一把声音从侯英志后头响起。侯英志一来就被场上的练习情景吸引,没留意建在武场旁的那座房舍。说话的人正是从那房子里走出来。

侯英志看这人,三十来岁年纪,一边右眼瞎了,也不用眼罩掩盖,露出一个十字的旧创疤。走起路来一拐一拐的,左膝不能屈曲。

侯英志想起,之前樊宗说过有些因练武致残的弟子仍然留在武当派服务,心想这位师兄必正是其中之一,应该是负责打点“苍云武场“的杂务。

“是的。“侯英志拱手道出名姓。

“姜宁二。“这独眼人也拱拱拳。这才看见他左手腕指僵硬,也是受过很重的伤。

侯英志极是佩服。这位姜师兄,眼、手、腿的伤不会是同时造成的——也就是说,他曾经克服过两次严重的伤残,直至第三次,才不得不放弃追求武道。可怕也可敬的精神。

姜宁二微笑:“上山不累么?现在就要开始?“

侯英志坚决地点点头。

姜宁二指一指武场:“看了之后,最想学哪一种武功?“

“剑。“侯英志说时毫无犹疑。

“好啊。我以前也是学剑。“姜宁二苦笑,抚一抚缺去的右眼。“不过先告诉你:武当剑,不易学。“

“我知道。“侯英志回答。他心想,我可是练了六、七年剑的行家啊。不过他也无意急着说明自己的出身。反正整个武当派的人早晚都会知道。

——更何况,青城剑法已经败给武当剑。不值一提。

“我…可以上场了吗?“他又问。

“先跟我进来。“姜宁二又神秘地微微一笑,示意侯英志跟他进那房舍。侯英志想,大概是进去领制服器械吧。

进得那屋子,姜宁二却没有带他前往摆放器材的房间,而是到了厨房。

那说是“厨房“,其实也兼作饭堂,半边摆放了三张巨大的长桌。即使桌子如此大,“苍云武场“的众弟子,平日也得分三轮吃饭。六、七个炊事役工正在灶炉那边忙个不停。

“我不饿。“侯英志说:“上山前我才吃了干粮…“

“不是吃。“姜宁二右手拿起一个空碗。“是喝。“

他走到一个几乎到胸口高度的大缸前,揭开木盖子,伸手进内舀了半碗。

“练功前,先喝。“姜宁二把碗递向侯英志。“本来要喝一满碗的。你第一次,我先给你半碗好了。“

侯英志不明所以,双手接过那碗。但见碗中盛的是深得接近黑色的液体,扑鼻一阵刺激的气味。

侯英志连想都没想——自小受青城派的训练,教会他修练武道要绝对服从——一仰头就把碗中的东西喝光。那东西带有一种辛辣的怪味,他强忍着吞下咽喉,脸容皱成一团。

“多喝几次就习惯。“姜宁二拿回那空碗。“这东西名叫『雄胜酒』说是酒,其实都是药,没多少份酒,绝不会喝醉人——喝醉了还怎么练功呀?本门规定,凡入门者,最初两年,每天练功前都得喝一碗。“

“为…什么…?“侯英志只觉一股火热气息,自肚子升上来,滚烫得心胸也跳得加快,那热气好像要从鼻孔冒出来,脑袋里彷佛闪着光影。

“喝了这东西…“姜宁二咧齿:“…不怕痛。不怕伤。也不怕死。“

他放下碗,伸手轻轻拍那个大缸。“这东西珍贵得很,药方是前任公孙掌门,从物移教夺来的宝物呀。“

侯英志感到耳膜鼓动。突然那胸口的热气往四肢一散,心跳回复正常了,脑袋里也没再乱闪。此刻反倒觉得,四肢筋肌都像胀了起来,当中充溢着精力,那感觉异常舒畅奋亢。

“行了。“姜宁二竖起拇指。“去吧。“

侯英志无法克制地全速奔出房子。

踏上前赴“最强“的第一步。

樊宗虽已是武当“首蛇道“里首屈一指的轻功高手,但轻功不是仙术,樊宗毕竟只是人,也要用腿跑,用手爬。那天柱峰高耸万丈,山路险要,樊宗午后起行,全速登到峰顶,已近黄昏时分。

在斜阳西照下,天柱峰顶的“金殿“,反射出令人不可直视的刺目金红光华。

这“金殿“乃是永乐皇帝花耗了惊人的人力物力,在武当之巅建造的奇蹟。立於石筑平台上的,是一座通体铜铸的宫殿,一柱一梁、天花门户以至殿内一切器物皆以铜造,而且结构完全仿照木建的殿宇,供奉在殿内的真武大帝铜像更是重达万斤。当年要在这险峰上,建造如此一座雄奇的铜殿,所需的资源和决心实在教人难以想像。

由於全殿皆是金属,又立在高峰上,每当夏日雷雨时节,常会引来雷击。“金殿“被殛时,四处地面爆闪电光,雷鸣震天,殿周更有无数火球滚荡。最奇异的是每次雷殛后,殿柱上日积月累的铜锈马上全消,焕然一新,但殿身结构却丝毫无损,故此奇景被称为“雷火炼殿“。

因“金殿“乃仿皇宫建筑,属皇家祭礼的重地,等闲只能远观,不得擅入。但自武当派还俗改革后,将之私占作掌门闭关静修之地,官府亦无奈其何。

樊宗半跪在那殿门前的石阶之上,俯首高喊:“弟子樊宗,受师兄之命,有要事急禀掌门,并请掌门出关下山主持!打扰掌门清修,弟子自知冒犯,愿受责罚!“

良久,殿内并无答响。

樊宗一身大汗淋漓,一半是因为花了许多力气攀山,另一半是因为心情紧张——任何一个亲眼目睹过掌门武功的弟子,每次参见他都无法不紧张。

此刻樊宗却感到奇怪。以掌门的敏锐感应,别说是刚才的喊叫,樊宗跑来殿前的足音,掌门早已应该听得到。

他犹疑了好一阵子,决定还是推开殿门。

——虽然樊宗知道,姚掌门在武当山上受人暗算绝无可能,他进殿时还是暗中准备随时拔出身上的飞剑。

“金殿“因为全是铜造,殿堂内有一股异样的清凉感觉。樊宗越过前门,进入主殿,那真武像立时映在眼前,左右还有金童玉女和水火二将的铜像拱陪。

殿里只见一人。一个蜷缩在殿堂一角的身影。

那当然不是姚掌门了。樊宗急步上前,把那人扶了起来。是唯一陪同掌门闭关,负责起居的侍僮林小丁。

“干嘛?“樊宗一手揪着小丁的衣领,另一手这次真的搭上了腰间飞剑的剑柄。“掌门呢?“

只有十四岁的林小丁,慌张地瞧着樊宗,只是摇头。

樊宗摇一摇他身躯:“快说!“

“他…他不许我说…还要我留在这里,把带上来的米粮吃光之后才许下去…“

樊宗满脑疑问,根本搞不清楚小丁在说什么。不过樊宗心里倒是一宽——是掌门自己下了峰的。

“多久之前?“

“四…不…“小丁心中仔细算算:“我忘了…五天前,或是六天前…“

樊宗在神殿四处看看。没有留下兵器,那就是说掌门把佩剑带走了。

——掌门下去,却没回“遇真宫“…带着剑…

樊宗这时看见,神台上遗下了两张纸片。纸很小,樊宗认得出,是武当派飞鸽传书的纸卷。

樊宗拾起来细看。一张上写“青城“两字,用血打了个交叉;另一张写的是“峨嵋“,上面以淡墨画了一个圆圈。

——灭青城,降峨嵋。

樊宗忽然想到,这两张纸片,意味姚掌门正在想什么…

“他说过什么?“樊宗把纸片握在拳头里,不回头地问林小丁:“掌门离去前有没有说过什么?“

小丁抓抓头发努力回想。那张年轻的脸表情单纯。

“我…记起了。之前那一天,我听他好几次自言自语在说…“

“说什么?“樊宗回身一把抓着林小丁的手腕。小丁吃痛轻呼。

“…太慢了。“

“什么?“

“他说:『太慢了。』“小丁想把手挣脱。“就只这三个字。“

——太慢了。

樊宗豁然明白,姚掌门往哪儿去了。

桂丹雷本来预计,樊宗要到次天午后,才会陪同掌门下峰回来。

故此当这天深夜,樊宗就来敲他的房门时,他已经心知不妙。

——乘夜从奇险的天柱峰下来,即使对樊宗这样的高手,都是极度危险的事情。

当看见樊宗那汗湿的脸,还有那双红丝满布的紧张眼睛,桂丹雷更加知道事不寻常。

听完樊宗的报告,他马上召集几个资深的“镇龟道“弟子,聚集在“真仙殿“里。

武当攻打天下各门派的次序,就只有掌门及副掌门几个人知晓。此外就是记在武当的机密卷宗里——这卷宗,同样也只有这几个最高领袖才有权打开。

但桂丹雷决意破例。

“将来掌门要追究,就只追究我一人吧。“桂丹雷在众人眼前,高捧那卷宗,向三丰祖师拜了一拜,然后拆开它。

他们读到了,继峨嵋之后,本派下一个计划攻打的门派。

一看见那三个字,桂丹雷马上掩卷不看,把绳索束起,将卷宗放回柜子里。

“樊宗,你累不累?“桂丹雷问。

樊宗那身褐色衣袍明明早就湿透,但他还是猛力摇头。

“你脚程和马术都最快,现在先出发。我们集齐了人,准备好,随后就去。先去郧阳青桐关,看看追不追到他,追不到,也打听一下。如果有消息他入了关,向西再追,没有,就在青桐关等我们会合。“桂丹雷说着,已经把作路费的银子塞到樊宗手里。

樊宗一点头,不再浪费多说一句话的时间,就从殿门奔出,跑进黑夜的山间。

“我们不要太多人。“桂丹雷回头看看同门说。“人多,惹人留意,也许走漏消息。“

桂丹雷很是紧张。假如叶辰渊和师星昊两位副掌门任何一人在,他都安心。可是偏偏就在这时出了事情…

“要不要叫…副掌门出马?“其中一个“镇龟道“弟子陈岱秀说。他接着降低了声线:“我是说,还在武当山的那一位…“

第三个副掌门。

众人面面相觑。

——这是武当的禁忌。陈岱秀就连其姓氏都不敢提。

桂丹雷想了想。“不。让他出来,不知道会发生多可怕的事情…本来就只有掌门制得了他。掌门不在,更加放不得。“他一双大眼瞪着,又说:“掌门不在这事情,更加绝.对.不.可.以给他知道。大家都知道后果会如何。“

他在木板地上踱了数步。“你们还得镇守武当山,我不能全带去。就陈岱秀跟我。另外我带五个『兵鸦道』的预备军,再加樊宗,共八人。“

另一个“镇龟道“弟子说:“为安全计,也尽快传书给驻在京师的『首蛇道』弟子,让他通知师副掌门赶回来坐镇。“众人点头同意。

“他是在想什么的…“旁边一个同门喃喃说:“要去也带人去嘛,这么胡来…“

“不许批评他!“桂丹雷厉声呼喝。“他是天下无敌的武当派掌门。他要干什么事情,怎么干,无人能管。“

第一线阳光透现时,桂丹雷、陈岱秀和五个没有跟随叶辰渊远征四川的“兵鸦道“弟子,已经备好兵刃和轻便行囊,踏往下山的路途。

就在那拜山神道旁,一个矮壮身影斜背着长刀,站在坡上等待。

不用细看那只垂着左臂的身影,桂丹雷已知道是谁。

“谁告诉你的?“桂丹雷问。

锡晓岩没有回答,但站在桂丹雷身旁的陈岱秀,不好意思地垂下头。

“让我也去。“锡晓岩从斜坡上跃下来。

“我们是去做正事。“桂丹雷严肃地说:“不是给你去发泄丧兄之痛。“

“我也是武当弟子。“锡晓岩断然说:“武当的戒条,我也懂。“

桂丹雷凝视锡晓岩的眼睛。然后摇摇头。

锡晓岩不服气:“你不许,我也跟着来。私自下山犯了戒,你回来再惩罚我吧。“

桂丹雷叹息摇头。同时却也为门派感到自豪。

——武当派二十多年走的这条路,就为了培养出这种倔强骄傲的武者。

桂丹雷没说一句,就领着六人继续步下山道。

——但也没有再阻止锡晓岩同行。

出了山门,下了山脚,八人背向升起的朝阳,往西而行。

目的地:关中。西岳华山。

这八人不知道:他们离开的同时,也有一只不明的鸽子从武当山振翅而出,飞进那黎明的天空中。

大道阵剑堂讲义·其之十二

武林“九大门派“列表(上):

(本列表所述时代为大明正德八年)

少林派

河南嵩山少林寺始建於北魏,寺僧自古已有修练武艺的传统,以超脱生死的武道精神,参贯禅机。相传少林寺最基础锻炼功法“易筋经“及“洗髓经“,乃是达摩祖师从天竺传来,并衍生出其他少林武技,实际不可考。

少林武功在隋唐之间已负盛名,雄视武林近千年,对中原各派武术影响极深,故得“天下武宗“的称誉。

少林派属正统外家,主要走刚猛硬派一路。少林寺僧练武本为参禅及保护寺院之用,因威力太猛,容易造成杀孽,因此不传俗家。佛家戒杀,故其武技少用刀剑利器,而主力发展徒手拳法及棍棒之术。寺内武僧亦同时修禅,“禅武不二“的精神,乃为少林武道之根本。

少林派武术博大精深,秘藏寺院内的拳械与各种功法甚多,号称“七十二技“。但有说其中部分已经再无人传承修习,仅存於拳经兵谱之内,实已失传。

着名武技:少林五拳、紧罗那王棍、十八铜人阵法

武当派

元末明初全真道人张三丰於湖北武当山创立。张真人身材魁伟,体质异常,不论寒暑,皆只穿一衲一蓑。相传其内家武功,乃参悟道家的内丹养生功法,转化成强身技击之术,据记载曾有“单丁杀贼百余“的勇武事蹟。

张真人入武当山修道后,某日得观蛇鹤相斗,从两者身姿动作,领悟了劲力刚柔之理,创出武当最高绝学“太极“,从此奠定武当派在武林二百年来的地位。

武当派武功素以拳剑着称,原本专走内家功夫以柔克刚、借力打力的路数,武当弟子亦全为道士;惟二十余年前大破物移邪教一役后,全派上下突然还俗,武学风格更大加改革,摒弃了养生道术而偏重於武斗实战,所有拳法剑术重新大幅整编,走上了暴烈辛辣之路,又以极酷烈的方式训练大量弟子,武当派声势因而一时大振,并生起“天下无敌,称霸武林“的野心。

着名武技:太极、武当形剑、武当势剑、武当行剑、武当飞龙剑、两仪劫拳

峨嵋派

坐镇四川佛教名山峨嵋山,实际创立历史已不可考。有传说春秋时代“白猿公“司徒玄空,入山创立峨嵋武学,此事并无足够佐证;但可以确定最冲在宋代,已有僧人道士在山中传承武功的记载。数百年来,峨嵋山上及山下邻近地区的各种武术家数,渐渐自然融合,最终成之为峨嵋派。

峨嵋派武道以枪棒术最为世人所识。峨嵋枪法独步天下,讲究闩拦紮打间的微妙变化,武林各派长兵,惟有少林棍棒能与之较量。

峨嵋武功虽然最初源出於佛道宗教,但早已演变成为俗家门派,兼收男女弟子,传承之风比一般的山门派系较为开放。由於枪棒属长兵器,适合於战阵上使用,峨嵋派弟子参军入伍也较他派为多。

着名武技:骑龙枪、大手臂、圆机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