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听说了吗,花娘娘往镇小和镇中捐了一大笔钱。”
农闲的时候,一堆女人聚在一块边纳鞋底、织毛衣,边聊着琐碎闲事。
“听说了,好像有五六千块呢。”
“哇,这么多!”
听到这个数字,在场众人惊呼一声。
八十年代末物价开始上涨,大伙儿的收入水平也开始提高,可五六千块,依旧是一个很庞大的数目,这样大一笔钱不留着盖房子,买摩托,反而捐给中小学,大伙儿都有些不能理解。
“我堂妹的儿子在镇小教书,这件事我最了解了。”
一个胖乎乎的女人将手里纳了一半的鞋底丢到箩筐里,然后将小椅子往人群中间的位置挪了挪,然后开始了自己的解说。
“这花娘娘两口子啊,给镇小捐了两千,镇中捐了三千五,这笔钱专门用来资助那些供不起孩子念书的家庭,而且花娘娘还有要求,资助的对象只能是女孩。”
“为什么啊?”
有一个老太太按耐不住问道,捐钱是好事,可凭什么只捐女娃娃,不捐男娃娃呢,女孩子读那么多书有什么用?
“你们懂什么,花娘娘这么做才是大善心呢。”
胖女人摆了摆手,其实一开始她也没有想明白,还是她那个当老师的侄子给她解释了,她才体会到花娘娘之所以要这么做的良苦用心。
“现在国家出钱让孩子们念书,说是啥义务教育,可是学费不用交了,书本费总得要吧,孩子在镇上念书,中午赶不及回家的,还得给准备午饭吧,这些可都是钱呢,我外甥说了,每年都有很多人口统计表上应该到了上学年龄的孩子迟迟不来学校报道,就是因为家里出不起这笔钱。”
“就拿咱们村来说吧,不也还有好几户没有送孩子去念书吗。”
胖女人这话说的没错,几乎每次开学季,镇小的老师都会轮流下乡说服一些父母送孩子去念书,可依旧收效甚微。
这部分没书念的孩子里,女孩又占了大多数。
花娘娘的捐助标准是小学一个月八块钱,初中一个月十块钱,这笔钱不多,但足够书本费和每天最简单的午餐费用。
要是节俭一些,还能攒出课外教材的钱呢。
“那都是念不起书的孩子,凭啥就帮女娃娃啊。”
还是有人觉得花娘娘这事做的不周到,男娃念书可比女娃念书重要多了。
“你看看,就是有你这种想法,花娘娘才特地提出这个条件呢。”
胖女人一脸嫌弃地看着那个说话的人。
“大伙儿敲着自己的心想想,如果你家只能供一个孩子念书,你们供儿子还是闺女?”
这还用说吗?在场绝大多数人都默认是儿子,只有极少一部分人认为不论儿子还是女儿,在只能供得起一个孩子的情况下,应该让学习更好的那个孩子去念书。
“你看,你们都觉得要供儿子,可你们也不想想,儿女都是咱们的孩子,凭什么女孩子就没有念书的资格呢,老主席都说了,男女平等,妇女也能顶半边天呢,女孩出息了,照样是光宗耀祖。”
胖女人是村里少有坚定执行计划生育的妇女之一,她就一个姑娘,从来也没觉得这有什么不好,倒是周边人总是在她耳边唧唧歪歪,冷嘲热讽,好像生了一个女儿将来她就要饿死了似的。
“花娘娘捐的这笔钱专门用来捐助穷人家的孩子,不过因为财力有限,每个贫困家庭都只有一个名额,要是没有这个前提条件,恐怕所有人家送过来的都会是小子,而不会想到自家的女娃娃。”
胖女人冷笑一声,这是很残酷的现实。
她见过砸锅卖铁送儿子孙子去念书的家庭,却几乎没见过砸锅卖铁送女儿孙女去念书的人家。
要不是花娘娘有这样的前提条件,恐怕那些穷人家的女孩这一辈子都没有念书的希望,这样的孩子将来要是没有遇到什么贵人,一辈子也基本看到头了。
“女娃子念那么多书有什么用?”
即便胖女人把话说的那么明白了,还是有人觉得花娘娘这是在浪费钞票。
“怎么没用?”
胖女人嗤笑,“徐家供出了一个大学生闺女,现在每个月都往家里寄钱,爹妈有什么病痛,也是这个闺女陪他们去市里大医院看病,人家忙前忙后的,比那几个儿子贴心多了。”
在她看来,孝顺是一个人的品性,无关男女。
就拿他们村那么大点的地方来说,有嫁了人就彻底抛弃娘家的女人,也有娶了媳妇忘了爹妈的男人,也没见生了儿子就一定会有人帮忙养老啊。
“在坐的各位也都是女人,人家花娘娘是在帮咱们呢,将来这些受过资助的女娃娃真能考上中专、大学,她们的未来就和咱们不一样了,越来越多的女娃娃从事医生、老师、工人、科学家的工作,让所有人知道咱们女人并不比男人差,咱们女人的地位也就不一样了。”
胖女人说的口干舌燥。
“大道理讲到这儿,退一万步,钱是花娘娘捐的,人家爱给女娃娃就给女娃娃,你们看不下去自己捐钱给那些念不起书的男娃子啊。”
说罢,胖女人也不乐意再说下去了,拿起自己装着针线的竹篓和小板凳,拍拍屁股准备回家。
一些质疑花娘娘做法的人脸色忽青忽白,明明胖女人也没有指名道姓的骂,可总觉得被她内涵了似的。
还有一些人看胖女人要走,也连忙收拾东西跟了上去。
“那个捐助有啥要求,你再给我细说一下呗,我娘家二哥仨闺女,一儿子,家里因为超生门都被扒了,就这样,两口子孩省吃俭用供儿子念书,把几个丫头当牛使唤,我那仨侄女实在是可怜,你说这个情况花娘娘能资助一个闺女念书吗?那两口子可爱占便宜了,要是听说所有东西都是免费的,肯定不会拦着闺女去念书了。”
“我娘家村……”
“我婆家……”
谁家没个穷亲戚呢,大伙儿看胖女人对这件事这么了解,全都围上去问了。
类似的一幕还发生在孤儿院,花盈婆送了一批大米和食油,并且承诺以后每季度都会捐助一批物资。
除此之外,全市范围内所有的烈士家属都收到了五十块钱的红包以及两袋二十斤装的面粉和一壶菜籽油,花盈婆说了,以后这些捐助每年也都会有,直到牺牲烈士的父母去世、孩子成年以后。
这样全套下来,两口子这么多年攒下来的钱也去的七七八八了,而且因为这个承诺,以后每年固定的支出也不会少于两千块钱。
因为这一次的大手笔,很快的,花娘娘这位人物彻底进入了一部分人的眼里。
******
“怎么可能!”
江润珠时隔好几天才从父母的口中得知花盈婆夫妇捐款的事,正在吃饭的她下意识地将筷子重重敲在桌子上,满脸的不敢置信。
上一世花盈婆两口子是出了名的要钱不够,靠着坑蒙拐骗大肆敛财,在九十年代末就累积了百万身价。
这样的人,怎么可能那么大方把钱都捐出去呢?
江三水和花盈秀一样不相信这是花盈婆两口子会做的事情,因此并没有诧异女儿此刻过于激进的反应。
“谁说不是呢,她什么德性,我们难道都不知道吗?”
花盈秀的表情有些嫉妒。
据估算,这一次花盈婆起码捐赠了一万来块,恐怕把家底都掏空了,但花盈秀不那么想,她觉得花盈婆之所以会捐这一万来块,是因为她的家底远比大伙儿想象中的更丰厚,或许现在的她还有五万甚至十万块也是说不准的。
花盈秀觉得花盈婆挺不讲情份的,当初要不是她堂伯收养了她,恐怕她早就已经饿死了,现在她那么有钱了,怎么就不想着回馈一下花家的长辈呢。
如果堂伯活着,肯定不会纵容她这么漠视亲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