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国祥一听这话,不由得一愣,心里头嘀咕着:这话怎么听着这么的熟悉呢?
细细一琢磨,他才恍然大悟,原来这是自己以前常对黄骏说的一句话,没想到今天被黄骏原封不动地“还”了回来。
果然。
出来混的,冲早要还的!
钱国祥露出尴尬而不失礼貌的微笑道:“黄厨,你这招‘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用得可真是妙啊!” 黄骏笑了笑不语,拿起一旁清洗干净的猪大肠。
钱国祥接着说道:“不过说真的,黄厨,你的手艺我可是真心佩服。每次尝到你做的菜,我都觉得自己的手艺还有待提高啊。”
黄骏听了钱国祥的话,也笑着回应道:“钱助厨,你也别太谦虚了。你的手艺在园里也是数一数二的,咱们互相学习,共同进步嘛!”
“数一排不上,数二我倒是能排上,毕竟园里就咱们两位厨师嘛!”
钱国祥一边聊着,一边着手继续准备其他的拿手菜。
黄骏也着手开始制作起他的菜品——九转大肠。
这道佳肴,尽管以“大肠”命名,实则精髓在於选用大肠头这一部位。
大肠头以其肉质丰腴而不腻,烹制后形态饱满、不塌不陷,成为制作九转大肠这道传统名菜的上乘之选。
然而,大肠头之珍贵,犹如凤毛麟角,一头猪中不过区区一尺有余,难以满足众人对九转大肠美味的渴求。
於是,智慧的厨师们便创制了“套肠”这一独特技法。
套肠,顾名思义,即将普通的猪大肠巧妙地层层相套,通常可达四层之多,以此模拟大肠头的厚实与丰盈,外观上几可乱真。
这一方法,因其实用性与经济性,被广大厨师所采纳,成为制作九转大肠时的主流做法。
毕竟,相较於稀缺且昂贵的大肠头,普通猪大肠无疑更加普及且亲民。
更令人称奇的是,经过层层叠加的套肠,在口感上呈现出层次分明的奇妙体验,每一层都蕴含着不同的软糯与鲜美,令人回味无穷,软嫩可口,别有一番风味。
黄骏手握菜刀,先把猪大肠切成长约一米的段。
这一步骤至关重要,因为过长的猪大肠在烹饪时容易因内部气体积聚而有爆裂的风险。
通过将大肠切成较短的段,可以减少套肠时的长度,从而降低内部空气量,有效减少爆裂的可能性。
待所有大肠均被截短后,黄骏拿起一根,开始着手进行套肠的制作。
套肠工艺的精妙之处在於,利用猪大肠内壁的顺滑特性,借助水流的力量,将原本单层的大肠巧妙地翻转叠加,先是形成双层,继而再次套叠,最终达到四层之厚。
具体操作为:紧握大肠的一端,如同翻卷衣袖般轻轻翻起大肠,至半途暂停,此时的大肠便呈现为双层结构。
再挤出内部的水分与空气,再次运用相同的技巧进行翻叠,直至大肠成为紧实的四层结构。
经过此番套叠,原本一米有余的大肠奇迹般地缩减至仅二十多厘米的短小精悍。
这正是这道菜之所以耗费较多大肠材料的原因所在。
全部弄好之后…
黄骏在套好的大肠两端,以横竖交叉的方式巧妙地插入牙签进行固定。
这种十字形固定法不仅能够有效防止猪大肠在烹煮过程中收缩变形,而且牙签扎出的小孔还能顺畅地排出多余空气。
完成所有大肠的牙签固定后,黄骏开始着手准备给猪大肠和大肠头进行焯水和卤制。
他往锅里添入适量清水,随后加入较多的葱段、姜片,再撒入一小把干花椒和几片香叶,最后倒入一些白酒增香去腥。
一切准备就绪…
他将大肠头与猪大肠悉数放入锅中,点燃炉火开始烹煮。
“其实,最传统的做法是采用蒸制。将大肠和大肠头置於葱姜花椒水中,放入蒸锅内隔水蒸,这样蒸出来的猪大肠口感更为软嫩、酥烂。”
他看向镜头,笑着解释一句:“但由於时间紧迫,我们今天就不采用蒸制了,因为蒸制耗时较长,效率较低,且在蒸制过程中不便去除浮沫,相比之下,煮制更为便捷…”
片刻。
锅中的水迅速沸腾起来,黄骏拿着杓子将水面上浮起的浮沫一一撇去,随后将火调小后,拿起一根稍长的竹签,静静地守在锅边。
他专注地观察着锅中的猪大肠,一旦发现有膨胀的迹象,就迅速用竹签用力扎一下,释放出里面的空气,以防止它们在煮制过程中爆裂。
“在煮大肠的时候,一定要守在锅边,不要认为扎过气之后就万事大吉了。实际上,即使刚扎过,由於热胀冷缩的作用,那些孔洞可能会重新闭合。所以,在整个煮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始终保持警惕,不能有丝毫的松懈。”
他一边熟练地操作着,一边对着镜头讲解道。
整个煮制流程大约耗时四十分锺,毕竟那层层包裹的猪大肠与厚实的大肠头,唯有充分煮透,才能避免咀嚼时的橡皮筋般口感,
在这漫长的等待中,黄骏并未全程凝视着锅灶,而是巧妙地利用这段时间,一边时刻关注着锅中的变化,一边着手准备起需要清蒸的海鲜。
他这种一心二用的高超技巧,让在场的钱国祥等人由衷地感到钦佩。
随着时间的流逝,锅中的猪大肠和大肠已经煮好了,他边将其一一从沸腾的锅中捞出,放置在一大盆中让其自然冷却。
此举自然是因为刚煮好的猪大肠温度极高,质地柔软且略带黏性,直接切割会导致内部结构松散。
因此。
他耐心等待,直到大肠冷却至不烫手,这时大肠已经完全定型,切起来就不必担心会散架了。
他将这些食材切成约一寸长的小段,这样的长度既便於食用,又利於后续的烹饪处理。
全部切完后…
他又拿起竹签,将那些套叠在一起的猪大肠以十字交叉的方式固定住。
这一步骤旨在防止接下来的烹饪过程中大肠散开,同时使菜品更加美观。
全部固定好后,他将猪大肠与大肠头分别置於盆中,缓缓倒入适量的老抽,并搅拌均匀。
加入老抽的目的在於为猪大肠增添一抹亮丽的色泽,同时老抽所蕴含的浓郁酱香能够渗透至大肠内部,有效去除其本身的异味。
在处理大肠这类食材时,去除异味是至关重要的环节,几乎每一步操作都围绕此展开。
但正是这份异味赋予了大肠独特的魅力。
谁能巧妙地将其转化为诱人的香味,谁便能凭借这道菜肴赢得广泛的赞誉。
想当年,九转大肠之所以能够风靡全国,正是因为掌握了将异味转化为香味的秘诀。
此刻,黄骏已将大肠头与猪大肠均匀拌上酱油,随后架起火炉,倒入足量食用油,准备为大肠进行油炸。
过油是烹饪猪大肠的关键步骤,它有三个主要目的:首先是上色,使大肠呈现出诱人的色泽;其次是去除异味,通过高温油炸进一步消除大肠的不良气味;最后是通过油炸过程,逼出大肠内多余的脂肪。
此外,油炸还能使大肠表面略微变干,这样在后续的烹煮过程中,大肠会逐渐变得更加筋道,提升食用时的口感。
而经过油炸的大肠也更不易变形,保持了良好的形状。
炸大肠时,油温不宜过高,大约五六成热即可。
当油温适宜时,黄骏将大肠置於漏杓中,再缓缓放入油锅中进行炸。
在炸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不要一次性放入太多大肠,以免炸制不均匀,同时,应避免使用杓子大力推拉或搅拌,以防牙签刺破或刮伤大肠。
通过分批少量地油炸,猪大肠和大肠头的色泽和外观会更加美观。
当大肠下入油锅后不久,它们开始逐渐变色,同时散发出特有的香气。
待到表面微微泛起焦黄色时,黄骏会用漏杓将它们一一捞出,放在一边控去多余的油。
趁着猪大肠控油之际,黄骏将锅中的热油倒出,重新将锅放回炉灶上并点燃火苗。
随着锅逐渐升温,他舀入少许猪油,接着又舀了些白砂糖到锅内,随后,他调小了火力,用杓子缓缓地在锅中搅动,使得糖粒逐渐融化。
这道菜的关键在於使用糖色,而使用猪油炒制糖色,不仅能增添菜品中猪肉的醇厚香气,还能有效减轻猪内脏特有的味道。
炒糖色时,需用中小火持续翻炒,直至糖粒完全融化,颜色逐渐加深,泛起大泡,再至大泡消失,最终变成枣红色且粘稠的液体,这时糖色才算炒制完成。
糖色炒制完成后,黄骏将已经沥干油分的猪大肠和大肠头倒入锅中,然后拿起炒锅,用大翻炒的方式使糖色均匀地附着在大肠表面。
在这个过程中,他避免翻锅,因为牙签尚未去除,容易刺破旁边的大肠,因此他采用颠杓的技巧来挂糖色。
待糖色均匀挂上后,黄骏将事先切好的葱姜末一股脑儿倒进锅里,利用它们的辛香进一步驱散大肠的杂味,同时为大肠融入生姜与大葱的独特香气。
葱姜的香味儿一冒出来,他就赶紧沿着锅边倒了点儿香醋进去,翻炒了几下。
香醋的加入,不仅是为了赋予菜品一抹鲜明的酸味,更在於其挥发过程中能有效净化大肠的异味,使大肠的风味趋於纯净。
待醋香四溢,他又相继添入一些生抽和料酒。
等锅里的汤开始咕嘟咕嘟冒泡了,他又撒了半杓白糖进去。
之前炒的糖色主要是为了让大肠颜色更好看,虽然放了很多糖,但几乎不带来甜味。
为了让这道菜完美融合酸甜苦辣咸五味,再次加糖是必要之举。
黄骏拿铲子搅了搅,等糖都化了,就倒了一些猪骨熬的清汤进去。
这清汤,是用猪大骨慢慢熬出来的,味道鲜得很,但颜色淡淡的,正好。
要是用那种浓得跟牛奶似的猪骨高汤,大肠吃起来就太腻了。
清水吧,又没啥味儿。
因此,使用猪骨清汤是最佳选择。
黄骏把锅盖一盖,调整火候至小火慢炖,让那锅中的汤汁缓缓渗透进大肠的每一寸肌理,充分吸收其精华。
正当众人以为美味即将出炉,准备迎接那份诱人的香气时……
黄骏却出人意料地将干净的盘子摆放在操作台上,接着从一旁准备好的调料中精挑细选出了成品焦糖。
这一举动,让站在一旁帮着打下手的刘苏雨和负责拍摄的吕鹏飞的脸上,都不约而同地浮现出了惊讶与好奇交织的神情。
咦?
难道黄厨还要在这道菜上施展什么令人意想不到的绝技吗?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