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96章 刚需(2 / 2)

大数据修仙 陈风笑 1934 字 2个月前

“你跟我说这个没用,”冯君笑着摇摇头,“我一般都不参与分配,给你十台也算破例了。”

“既然破例了,那就再多给点呗,”陶学长死缠烂打,“我终究是你的学长,给个面子嘛。”

“就因为是学长,才适当地照顾,”冯君笑着回答,“我可不想被人说拉帮结派。”

不过不管怎么说,学长的死缠烂打还是生效了,冯君最后答应送二十台营养舱过去——再多是真没有了,你要是还不满意的话,这二十台我也不给你了。

听说陶学长弄走了二十台营养舱,杨玉欣这下不答应了,找到了冯君表示,我们谨城可是有夏国最顶尖的医院,总共也才不到六十台营养舱,你给了千省,总不能忘了谨城。

冯君无奈,又许了她五十台,“再多真没有了,小心别人说你山头主义。”

话音未落,夏阳大学的人来到了洛华的山门,冯君安排了好风景出面接待,“就说我不在,如果他们要营养舱,拖上几次……最后答应三十台就行了。”

相较应对这些化缘者,冯君更有兴趣知道,这断肢再生药剂的效果如何,於是在接下来的几天里,去一些医院看了看。

有的医院使用的还是他从联邦带回来的“原装”药剂,但也有医院已经使用上了千省或者江夏的药剂,相对而言,千省的药剂市场份额更大一些。

这主要是因为,千省在药剂生产方面,抢在了江夏的前面,这听起来有点匪夷所思,但是想一想这项目是陶学长亲自引入的,似乎也就不难理解了。

当然,千省人打造医疗产业的决心,也是不用怀疑的。

不出冯君所料的是,大部分医院为了控制人流量,也是设置了价格门槛,费用贵得吓人,虽然国产药比原装药便宜三分之一,可那价格依旧是一般人家无法承受的。

然而就算如此,排队等待治疗的依旧是人山人海。

冯君甚至听到了好些例子,有不少人是真的钱不够,但就算借钱也要治——这其中大部分是因为,如果他们的手脚能长出来的话,就有信心赚到足够的钱来还债。

这其中有运动员、手工艺者、程序员、书法家……甚至还有遭遇了车祸的外科医生。

冯君这才深切地意识到,断肢再生还真不仅仅是残疾与否的问题,对於很多靠手艺吃饭的人来说,这是涉及能否独立生存的刚需!

看来还得加快弄一批营养舱过来,冯君暗暗地下了决心,同时他通过杨玉欣,弄到了全国肢体残疾人的大致数量——将近五百万人。

这么算下来,一台营养舱一年差不多能救治十五个残疾人左右,就算有十万台营养舱,让所有残疾人长出手脚,也要花费三年多的时间。

不过真要买十万台营养舱的话,三年一过,营养舱的使用效率会大幅降低。

虽然这可以通过接纳国外病人来解决,但是冯君认为,没必要为了指望赚外国人的钱,导致各家医院利润下滑——患者减少的话,必然会引发降价竞争。

这跟劣根性什么的无关,纯粹就是市场的自发调节。

必须承认,冯君是个小集体主义情怀浓厚的家伙,癌症护理中心不具备复制性,实行价格门槛是必然的,但是断肢再生的治疗可以复制,他就恨不得把这治疗纳入医保。

不过要是外国人的话……那还是应该赚取“合理的”利润。

为此他又认真地推演了一下营养舱,发现渗液、有效物质快速蒸发不是完全无解的,保温高压等环境也不是完全不能模拟。

所以他推演了三天之后,拿出了一个“简陋型”营养舱的方案,工艺比较复杂,但是制作起来并不难,只不过这种简陋型的比较容易损坏,基本上也只能使用一年左右。

关键是制造费用并不高,一台也就两三万,批量制造的话,价格还能更低,就算卖到医院赚取百分之五十的利润,每台设备每天的使用成本也才一百多块钱。

冯君原本是想把方案拿给林美女——他实在不想为这事儿分心,不过嘎子插了一句嘴,“君哥,为啥不把这生意给了家辉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