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2章 门中巡游 布道解疑
归无咎抚摸着手中玉珏,轻轻摩挲之下,亦能感受到那一丝若有若无的温度。
这本是秦梦霖所持之重宝,但是设妙法从权,亦能借给归无咎来使。
其实此宝引动心兆之法甚为简陋,不过是此物之热力变化而已。若随意讲与旁人听,说道就连归无咎这一层次的人物亦无法轻易感知的微妙玄通之变化,却能通过此玉珏指明端倪,那端的是匪夷所思。
归无咎遮掩面目形容,扮作一位普通的元婴修士,纵游半始宗诸山一二个时辰,细细观览,倒并未观察出什么异常来。
说来也奇。归无咎洞府安居於云天小界之上,与半始宗地界本是一上一下,近在咫尺。但掐指一数,除却首入半始宗时、炼制至宝“归墟”之时、第一次隐宗与圣教祖庭征战时这三次机会。竟再没有在此地游览过了。
虽在近处,却又仿佛十分遥远。
可一旦起了巡游观览之心,百年之前所见又近在目前,宛然如恒,生机盎然,并不至於轻易生出伤春悲秋之感。
这或许是因为门下弟子代不乏人,时见时新,不易见人事代谢也。
随意看了一阵,归无咎只觉颇为无趣,亦无所获。暗忖所周游之地,皆是元婴境修士之洞府。
元婴修士,固然是如今半始宗众弟子之枝干。但或许唯有再下沉下去,方能寻得端倪。
於是将遁光一转,往外山五池七峰去了。
金丹境以下众弟子,皆居於此处。
游荡十余息后,忽望见五池之一的“启梁湖”畔,有两个年轻修士,修为不过筑基境,低首相对,面色变幻不定,窃窃私语。
这两人看着都甚为年轻,一个唇红齿白,约莫十七八岁年纪,一袭华袍加身;另一个休看面色有几分黝黑,身量亦矮小一些;但是看双目滚圆,肌肤精致细腻,其实反倒较那白袍少年更加显得幼态。
这两人嘀咕一阵,忽地那白衣少年笑逐颜开,自袖中掏出两只玉盒,交到那黑面少年手中。
黑面少年亦容颜大悦,将两枚玉盒收起,藏之於袖中,旋即取出一册发黄古卷,低声道:“与你一刻锺时间。快速记下之后还我。”
归无咎目光微凝。
近百余年来,隐宗在搜罗人才、培育精英弟子之上,素不曾放松。传道受业之法,亦经历了一场大变革。
各宗最上乘的秘诀,皆是观你能否修炼至金丹境中的“冲盈境”——亦即九宗道传之中的“金丹四重境”境界;然后再依据潜力重点培养,授之以本门秘术。
在“冲盈境”大关之前,门中并无“秘典”可言。哪怕是“八部经典”之中练气、筑基、结丹的部分,亦早已挑拣出来,明文刊录,以示有教无类之精义。
所以,对於金丹四重之前的修士而言,绝无甚藏私“秘籍”之说。
方才所见,大为蹊跷。
唯恐低辈弟子之中有邪说传布,归无咎自然不可坐视不理,当即起了遁光靠近。
那白衣少年展开书册之后随意翻阅,正看得津津有味,忽然掌心一空。恍然发觉,簿册已被人夺走。
转身一望,见是一位陌生老者,鹤发童颜,气息深不可测。虽度量不出深浅,但是单那一重嘉祥和瑞之意,至少便是元婴境的修为。白衣少年与那黑面同伴,一怔之下交换了一个眼色,连忙行礼道:“拜见前辈。”
二人心中却暗暗忖度,这是哪一院哪一部的长老,为何竟从未谋面。
归无咎缓声言道:“若有疑难,自可随时请门中上师指点。岂可如此盲人摸象?”
原来。这册卷簿之中所载,乃是三百年前一人的笔记心得,记载了其筑基境和金丹境修行时所遇的诸般疑难。当中所举诸问,着实不浅。归无咎一望便知,凭借如此之道行颖悟,书此笔记之人今日至少有元婴境的修为。
白衣少年一愕,抚了抚额头,目光闪烁不定。
黑面少年重重叹息一声,道:“卢师兄何必局促?不妨对长老明言便是。那位上师的奇闻,门中诸长老皆有听闻,显然都默许了的。”
又转身对归无咎言道:“启禀前辈。修行之中所遇疑难,我等本不敢擅作臆断。今日卢师兄且寻我家传《会疑集》一观,正是为了‘叩门’是也。”
归无咎闻言一奇,道:“何谓‘叩门’?”
两少年对视一眼,一五一十将原委对归无咎说了。
原来,最近三五载之中,门中多出一位“上师”,修为年齿俱甚年轻。但每逢每月初一、十五二日,便在五湖之西的“华岩亭”讲法,为金丹境以下的年轻弟子解释疑难。
此人讲解之透彻,一语道断,明悟大本,就算是门中各部阁之上师,亦远远不及。前后讲法数次,便已名声大振,引得门中低辈弟子蜂拥而至。
或许是因为求问之人过多的缘故。未过多久,这位“上师”身畔忽地多出一位“护法”。言道人数益多,鱼龙混杂,所提问题亦甚为粗陋。明明本部本院之上师足堪解答,却偏偏跟风来问,平白挤占了旁人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