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命百官再议能不能认爹的问题。
举朝哗然。
消息传到贵州,姜元文一头雾水:“不应该啊。”
甭说他,哪怕是谢玄英,这回也很纳闷:陛下怎么就铁了心呢。
没人知道。
既然皇帝说继续讨论,那就继续撕吧。
反对派表示,古往今来,一向都是小宗可绝,大宗不可绝,皇帝执意改宗,就意味着武宗一系绝嗣,这是不符合礼法的。
支持者却说,大小宗并非一成不变,昔年周天子为大宗,诸侯为小宗,可最后还是秦一统天下,取而代之,李世民非嫡长,也不妨碍开创盛唐。
反对派继续质疑,皇帝当时答应了做武宗嗣子,这才名正言顺继位,如今出尔反尔,如何能叫天下人信服?
说实话,谁都知道皇帝这一点不厚道。
但皇帝不能有错,有意逢迎之辈绞尽脑汁,翻出一个替罪羊。
罗首辅,是李首辅的前任的前任,武宗末年的首辅。当年,正是他建议先帝挑选藩王之子过继到名下。
都是他的错,他枉顾亲伦,只顾维护武宗的继统,没有考虑到人情。
结果奏疏递上去,被皇帝一顿痛骂。
他还没糊涂,当初不是罗首辅的所作所为,他也当不成皇帝。人可以不要脸,但不能诬陷忠良,否则必令天下人寒心。
背锅行动失败,只能再寻出路。
中间派便尝试谏言,人生在世总不能单论礼法或人情,应当二者兼顾,不如尊皇帝生父为皇考,齐王太妃为太后,但不为皇帝与皇太后。
这等於说,同意让你认你亲爹和亲妈,给一个礼节性的称号,但不能让他们当皇帝。
皇帝留中不发。
众臣似乎看到了希望,变着法子在这事上做文章。
有的说,民间早有兼祧的说法,皇帝既是嗣子也是长子,兼祧两宗也很合理。只不过,武宗是大宗,齐王是小宗,所以略逊一筹,这也是符合礼法的。
还有人论证,武宗无子,遵照祖训兄终弟及,就该轮到齐王,皇帝乃是齐王的嫡长子,接替皇位是吻合流程的,完全没有必要过继。当初这么做,是为了抚慰武宗无子承欢的遗憾,所以,不是皇帝出尔反尔,反而是孝心两全之举。
他们的奏疏或是上了邸报,或是“不经意”流传出去,很快举国皆知。
程丹若第一次见识到了士大夫的“变通”。
谁说他们封建的?灵活得很。
当然,看不惯的人也有很多,比如左钰。
他就在书院里痛骂这等无耻之徒,曲意逢迎,媚上欺下,全是伪君子,视礼法纲常为进身之阶,长此以往,大夏要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