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大度的做派,在夏犹清眼中,比鄙薄更刺眼。假如她的父亲还是总兵,今时今日,夏清娘未必输给许意娘。
但她更恨的还是丰郡王。
这个男人说,宗室不能纳乐户,皇帝却无所顾忌,只要荣登大宝,将来溪姐儿就是公主,你帮本王就是帮溪姐儿。
说得她好像有的选。
夏犹清应下了,如果失去了丰郡王,她也是一样的下场,如今至少、至少还算有个希望吧。
现在,希望破灭了。
她失望痛苦,但与此同时,竟生出松了口气的解脱感。
结束了。
她这地狱般的一生,应该走到尽头了。
幸好,黄泉路上不寂寞。
贤良的王爷,贤惠的王妃,你们也和我一样,尝尝从云端跌落的感觉吧。
夏犹清缓缓坐下,被墙角的阴影淹没。
-
锦衣卫按照夏犹清给出的名单,将与丰王有关的官员尽数捉拿,抄家审问。
人一多,线索就多,大部分官员没有强硬的骨头,对丰王的忠诚也有限,酷刑之下,自然招架不住审讯,吐出了一些事。
丰王的势力浮出水面。
礼部主客司主事、工部都水司员外郎、国子监助教、太常寺协律郎、刑科给事中……都是五六品乃至更低的官吏,职位并不高。
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是南方人。
有的出自江南豪族,有的小有才名,有的人脉广泛,他们串联出了一张名为江南官僚的巨网。
而这张大网的正中心,便是出自江苏昆山的许延,许阁老。
第535章 请罪书
皇帝并不介意臣子们结党, 无论是文官与武将,还是内阁与六部, 抑或是东厂、锦衣卫的存在, 无一不是帝王制衡的棋子。
如何收服他们,利用他们,分化他们, 又不至於令其陷入党争, 以至於妨碍国家大事,是帝王一生修行的功课。
杨首辅大力提拔北人、中人, 排挤南人, 自然不是因为什么地域偏见, 纯粹是为增强自己的掌控力。
浙党、宣党、昆党在朝中的势力极强, 江南文气盛, 几乎每次科举都有大量南人入朝为官。
虽说南北榜不同,不妨碍录取,可南人凭借偌大的关系网, 永远能得到更好的职位, 考核时凭借乡党关系,也能得到更优的考评。
久而久之, 北人的势力自然更弱了。
杨奇山是山东人,齐党的势力近年不断攀升,他给了中榜更多名额, 以此团结了力量不小的楚党人士。
比如赵侍郎,他就是湖广人士,而匡尚书则是河南人。
皇帝对双方的斗争心知肚明, 只要不过分,默许这种竞争存在。但手下内斗, 和有一方倒向了藩王,对抗他本人,那可就是另外一回事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