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掘世家的根,纯粹的孔颖达(1 / 2)

,最快更新刚打造神话大唐,告诉这是西游最新章节!

有了李世民的应声,李明很快离开了皇宫。

而第一站,自然就是前往孔府。

如今的孔家还没有到达后世那一种人尽可败的地步。

特别是此时的孔颖达,更是有着一份读书人的傲气。

最为如今最出名的经学家、秦王府十八学士之一,孔安之子,孔子三十二代孙,其从小勤奋好学,师从大儒刘焯,日诵千言,熟读经传,善於词章。隋朝大业初年,选为“明经”进士,授河内郡博士,候补太学助教。唐朝建立后,成为秦王府学士。贞观年间,历任国子博士、给事中、太子右庶子、散骑常侍,参与修订五礼,编纂《隋书》。

如今已经开始了修订五礼。

并且已经逐渐成型。

进入孔府。

李明很快就见到了孔颖达。

面对着这一位,李明还是表示了尊重,毕竟这一位可是当过自己老师的。

“老师,学生叨扰了。”

话语开口,身影躬身。

“卫王殿下,有何事?”

孔颖达带着好奇的声音开口,目光则是看向了眼前的李明。

自从李世民撤下了他,和李明这三年来还是第一次见面。

“老师,少府需要一些识字的工人,我想在长安内开设一百所识字学堂,可人手缺少,父皇说让本王找您。”

听着孔颖达的话语,李明沉吟了一下,将话语微微的转变随后才开口。

相比於和自己老爹说的,和孔颖达说的更加内敛一些。

毕竟孔颖达再怎么说也同样是世家。

虽说实际上不如七宗五姓,可孔家名义上还是老大呢,这一点还是要注意一下的。

“这样啊!”

“卫王殿下,需要多少人?”

听着这简化的内容,孔颖达倒是没有觉得有什么问题,沉吟了一下询问道。

“一千人吧,若是老师能够给予更多就更好了。”

“老师应该知道,现在少府紧缺人手。”

李明赶紧开口。

“好,十天左右,我会调集一些学生过来。”

孔颖达点头,直接应承了下来。

一千多人对於他来说并不是什么太大的问题,作为天下大儒,他的学生何止千人,再加上孔家,调动个千人问题不大,甚至万人都有可能。

“多谢老师!”

听到孔颖达的声音,李明的神情不由一喜,赶紧道谢。

虽说他最坏的打算是让少府人员教导,可少府人员教导哪有这一种读书人教导来得更好。

“无妨,这是小事。”

“不过卫王殿下,还是需要多读读五经。”

孔颖达摆了摆手,没有太过在意,似乎想到了什么,看了看李明,随后叮嘱了一下。

“是,学生明白!”

李明应声。

随后再度坐了一会,聆听了一下孔颖达的“教导”之后,李明才告辞离开了孔府。

接下来几天。

李明开始了忙碌了起来。

学堂开设自然不仅仅只需要人,还需要场地,需要教材。

不过这些问题倒是不大。

以少府目前的资本,直接就可以买地建楼。

有着钢筋水泥,外加工程队,建设起来并不会太过花时间。

毕竟如今的学校也不需要像后世那么复杂,一栋两三层的楼,十几个房间就可以作为一个学堂,建造起来自然就要容易很多。

哪怕是教材问题。

也很好解决。

签到之中,什么都有。

启蒙读物自然也有。

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都是最好的启蒙读书。

这三本作为华夏最为传统启蒙教材,在古代经典当中,更是最浅显易懂的读本之一。其中取材典范,包括传统文化的文学、历史、哲学、天文地理、人伦义理、忠孝节义等等,而核心思想又包括了“仁,义,诚,敬,孝。”

两宋以后,这三本就已经成为了华夏启蒙读物。

如今拿出来自然可以。

虽说百家姓拿出来也许有点问题,可三字经和千字文问题却并不大。

再加上有着纸张的生产,教科书自然不会是什么问题。

而且李明可没有忘了,还有四大发明之中的另外一样。

——活字印刷。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是印刷史上一次伟大的技术革命,在历史上直到北宋庆历间的毕升发明的泥活字,标志着活字印刷术的诞生。

在这个连凋版印刷都还没有出现的时代,活字印刷的存在甚至足以让整个社会发生巨大变革。

只是这一刻并没有人知道。

少府之中。

在李明的指挥之下,第一个活字印刷的活字逐渐成型。

相比於历史上最先出现的泥活字不一样,这一次李明直接跳到了铅活字。

几天的时间,以少府顶级的工匠水平,这一点并不会太过困难。

凋刻最难的问题在於反凋,可华夏的工匠别说反凋了,就算是在大米之上凋刻都能够做到,这一点自然不是什么问题。

不过三天左右,五百个常用汉字就已经弄出来了。

接下来只需要补充汉字就行。

而活字印刷也随即开始了。

一个个的汉字被找出。

随后开始了拚凑。

李明首先印刷的就是三字经,和千字文。

油墨被沾上,按下,上好的竹纸之上开始有着一行行的文字呈现了出来。

三字经一千一百四十五个字第一次印刷的时间差不多用了大半天时间。

当第二次印刷开始,却仅仅只需几分锺就够了。

在这一种高效之下,仅仅在当天,三字经印刷出的数量就超过了数十本,第二天更是直接到达几百本之多,一连印刷了三天,三字经的数量就超过千本。

随后千字文。

很快,一本本的书籍都被印刷了出来。

随后开始装订。

如今线装书还没有出现,李明自然不用多说直接改进了过来。

毕竟相比於卷书,线装书的确要方便很多。

而在李明忙碌之中。

孔颖达帮他准备的一千多人也陆续来到了少府之中。

这些人都是年轻人。

大多是寒门弟子。

这倒不是孔颖达不愿意喊贵族弟子,而是贵族弟子压根就没有人愿意。

“早听说少府汇集天下钱粮。”

“果然如此!”

有人声音开口,带着一份感慨。

“少府之富,天下不足也!”

也有人叹息开口。

虽说看到的少府只是冰山一角,可他们依旧对少府的财富为之震撼。

当然这一个时代也没有多少人仇富。

特别少府这些天,不断修路,造桥,修建水库,赠送鸡鸭,猪,名声可以说是刷的杠杠的。

哪怕有些东西让人诟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