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回到府里过了没多久,金大夫的药童便过来送了信,说是宁萱的性命暂时保住了,只是这两日还是十分凶险,他便留在那里看顾一二,宁珞听了总算长出了一口气。
景昀决心已定,在京城中颇多掣肘,三位皇子相争,储位不明,再留在这里百害而无一利,天高海阔,去了别处壮大自己的实力,说不定能闯出另一片天地。
翌日他便向盛和帝递了奏折,自请前往西北砥砺军备,盛和帝把折子留中不发,并未表态,三日后才将他单独召进了仔细询问,景昀原本便长於领兵,更和宁臻川将所有细节都一一探讨过了,在盛和帝面前言之有物,字字珠玑。
唯一让景昀挂牵的便是定云侯府的一老二少,母亲已故,父亲远走,他现在是府中的顶梁柱,若是他离开,不知道祖母会不会承受不了。
他小心翼翼地和大长公主提起此事时,大长公主的脸色迷惘了起来。
“昀儿,我曾去过西北,”她忽然开口,“那时先帝御驾亲征时才不到而立,我是他最小的妹妹,自幼也会些粗浅的功夫,偷偷混在羽林军里跟着去了。”
景昀吃了一惊,雍容沉肃的祖母居然也有这样调皮的少年时光。
“然而我在城墙上看到他们打了第一仗便吐了,屍横遍野,血光飞溅,那些士兵简直都已经不是一个人,而是屠宰场上的牲畜,”大长公主的眼神沉痛,“后来我大陈军节节败退,我跟在队伍中虽然有大内侍卫和羽林军护卫,却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我大陈子民一个个倒下,最后赵将军来救时,我已经和大军失散了,病得高烧不退,是你祖父拚死救了我,把我塞进了一家农户的地窖中才挨了过来,只是他那时候受了伤,身子一直不好,后来早早地便去了。”
景昀从来没听过有这么一段往事,他只知道祖父在对北周一站中立有军功,因此封了候尚了公主,他不知道该怎么安慰,只是在她身前跪了下来低低地叫了一声“祖母”。
大长公主摸了摸他的头,笑道:“去吧,不用牵挂我们,我只是挂念你祖父,懒得和他们争才在小道观里求个清净。有我在,京中无人敢欺负我们定云侯府。”
景昀抬起眼来,那深邃的眼中一片坚毅:“祖母放心,孩儿此去一定厉兵秣马,将西北修筑得固若金汤,再也不惧北周的铁骑。”
七月初,盛和帝忽然颁下一道旨意,定云侯世子文韬武略兼备,慎言瑾行、不矜不伐,堪为表率,今特此承袭定云侯爵位,任昌洲折冲府都督,辖西北军务。
此旨一出,满朝哗然,要知道这都督虽然是三品大员,但被外派到那西北荒蛮之地,却不是什么好差事,更何况景昀深受荣宠,又是世家贵族,若是留在京中,品级虽然低了一些,可前途不可限量。
景昀自然视这些言论为无物,这些日子他拜访了信义侯,又和几名祖父、祖母交好的老友一一请教,忙得很。
太子杨湛也有些纳闷,他原本想叫景昀到府里来好好聊一聊,太子妃陈氏听说了之后却松了一口气,仔细和杨湛剖析了一番,说是从最近这些事看来景昀这人虽然看着恭谨,骨子里却有些不逊,又是个怕老婆的,留在京城只怕有被杨皓拉拢的忧虑,反倒还是去了西北放心些,到时候离杨皓和梅皇贵妃远了,他们再恩威并施,心思必然也就不会摇摆了。
杨湛随口斥责了她两句,却也听了大半进了耳朵,和几个谋事商量了几次,便不再想要挽留景昀。不过他为此特意安排了一场盛大的送别宴,只字不提景昀为何要远去西北,而是谈了些风花雪月为他送别。
此时邹泽林已经入了御史台任监察御史,品级虽然未变,但此职位负责监察弹劾百官,就算一品大员也要恭敬地接受,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不得不说,盛和帝很会人尽其用,邹泽林生性狂放不怕得罪人,而这监察御史的名号就好像给他套了个紧箍咒,要去监察别人,自己总不能行差踏错了吧?这阵子邹泽林看上去便规矩了很多。
两个人坐在一起对酌,邹泽林苦着一张脸道:“元熹,你在你那里替我留个位置,等我过来。”
“怎么,憋坏了?”景昀冷眼瞟了过来。
邹泽林长叹了一声,痛饮了一碗酒:“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我这是何苦来哉。”
景昀沉默了片刻道:“这两日好好去拍拍你弟妹的马屁,余慧瑶就在鲁平城。”
鲁平城是昌州的郡府,驻兵和刺史都在那里。
邹泽林愣了愣神,旋即苦涩地笑了:“我写了很多信过去,却从未收到过她的回信。”
景昀想了想道:“到时候我去帮你打听一下。”
“不必了,”邹泽林振作了一下精神道,“我继续写,不怕她不动心。”
“你家老太爷……没逼你定亲?”
“逼了,”邹泽林满不在乎地道,“我使了个拖字大诀,能拖多久就拖多久,拖不了我便去趟西北,让她给我个准信,到时候你要收留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