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1 / 2)

诳言 幽谷听泉人 1739 字 2个月前

一声,从金石梧桐木鱼上发出。声音并不外传,一声线,直钻入张子初的耳朵!张子初的身子微微一震,又恢复了平静,脸上疑惑依旧。

对张子初来说,在知道神卦张遁世的真相后,又经历了眼波渺渺虫的幻境考验和三省问心镜的试探,他的心境已然完成达到了大自在心法所要求的明知之境巅峰。现在又安排了自己和身边诸妖的后事,在提到“除非你能知晓天下所有的事务”之时,大自在心法第三层遍知之境终于打开了一丝入口。

入口是有了,但真要突破明知之境,达到遍知之境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遍知?什么是遍知?难道真的要知晓天下所有的事才叫遍知吗?如果用这个要求来衡量大自在心法的遍知之境,只怕再修十万八千年,都还不到真正的遍知之境。那么,除了这种解释外,大自在心法的遍知之境又指的是什么?

他身上的龙气佛光流转、交织和冲突、平衡,只是他身体本能的自觉反映,他真正的心神却全部集中在识海之中,思考着什么才是“遍知!”

问题的顿悟这种修行方法最怕的就是思考,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这句西方谚语放在佛门禅宗,一样的有效!顿悟之悟,能悟就悟,不能悟就悟不出来,思考有什么用?而且一思考,那一刹那的灵光就消失了,反而陷入了思惑,也就是所说的智障!越是聪明,越是想得多,有时反而越无法顿悟。

金石梧桐木鱼声传入识海,震得他的识海微微一晃,却无法撼动他全神贯注的思考!在他的心神之中,“遍知”两个字还在一直打转,却找不到出口。

见张子初那副模样,佛灵大急!由一时机缘触动的顿悟,若因为积累不足,一时不能悟也就罢了!可是过多的思考,往往会将这种感悟引上歧路,今后还想顿悟就难上加难了!他小脑袋晃晃,整个头部变为棒槌状,往下一磕,“锵、锵”之声不绝,急徐有致,似乎在演奏着一曲梵乐。

“尽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破岭头云!归来却把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一首偈在金石梧桐木鱼声中缓缓唱出,空灵如清泉中的游蛇,只见其形袅袅,却永远无法把握其去向和来路的痕迹。

“原来如此!”张子初口中吐出四个俗得不能再俗的话,眉心的金色佛光一转,化好一粒朱砂痣。在痣中,有一根白毫生出,无风自长,在瞬间已达三丈多长,接着一收,形成螺旋状,凝为肉色,正掩盖\了那一粒朱砂痣的异像。

无数的金光在白毫中生出,浩翰博大无比,洗涤身心,顺带将他身上所有的龙光给压回了龙髓金珠之中。张子初神清气爽之余,不觉大笑一声,伸了个懒腰,什么佛光、龙气全然收了个干净,看样子也恢复了矮胖子的死相,只在他的双眉之间,多了一点微微的隆起。

“恭喜老大得悟遍知之境!仅仅两年的时间,就能达到这个程度,老大不愧\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修佛者!赶快加把劲,早点达到自省之境,也让我跟着去佛界溜达溜达!”佛灵揉着在金石梧桐木鱼上磕得发红的脑袋,有点羡慕地说。

“遍知!知之谓知之,不知谓不知,是知也!”张子初开口来了一段文诌,然后苦恼地说︰“问题是我也刚知道什么是遍知,不知道什么是不知,这个境界可玄得很!也只有修到这个境界后,才知道这个境界还分裸、毛、鳞、羽、介五个层次,这五层次无分先后,但只有全然悟透,才有可能向第四境界自省境界进军。因为老大出身为人,在经过自知和明知境界后,裸这个层次算是悟透了,但毛、鳞、羽、介四个层次怎么悟?难道要再去抬胎成那些生物,重修大自在心法不成?”

佛灵倒是一本正经︰“老大说的也是一种办法,至少我知道有些修大自在心法的菩萨当年的确是用了这种办法,投胎转世为异类,呵呵,不瞒你说,连佛祖当年也做过双头鸟、七色鹿王,经过多世重修,才真正达到自省境界!当然,也有别的办法,比如直接以人身模仿那些生物的生性,体验其所思所想,明白其存在的意义!”

靠!张子初愣了半天,才低声骂了一句︰“有够变态的!难怪当年印度的苦行僧中,有什么犬修、鸡修的,完全模仿另一种动物的习性,企图从中悟道,该不会都是大自在心法所‘误’出来的道吧?”

佛灵笑着说︰“

然!佛祖哪用得着修什么大自在心法?其实很多修行,都有相互借鉴关系,最后也是殊途同归!有空,老大借鉴一下这些经验也不错!”

免了!张子初一想到让他像鸡那样,每天早上天未亮,先伸一脖子打鸣,起来后,吃饭不得用筷子,要用嘴啄,时不时得还来点沙子当点心,高兴了拍动双手跑一圈的模样就全身发抖!板板!这算是悟道,还是神经病啊!不干!宁可修行不成,也不能干这种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