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0章 3年太久、登门阴阳(2 / 2)

李靖合上白骨盒,将其递给柳常笑道:“此次也是多谢柳常兄弟,这枚本源魔珠,便当做一枚小小的谢礼。”

柳常笑着将其接过,没有在手中逗留,直接交给魔旬。

魔旬更加激动,惊喜交加的朝着柳常躬身大拜道:“魔旬多谢主上赐下至宝!”

柳常颔首一笑,好奇问道:“魔旬,你若是炼化这枚本源魔珠,可有机会突破化道境?”

“有五成机率!”魔旬高兴不已,解释道:“主上,我在未被破道观的那位老家伙抓到之前,便已经是合道境圆满,距离化道之境,也不过时半步门槛,只不过,我乃血魔,若是能在血流成河之处化道,机率更高,当初那老家伙就是以此为陷阱,才布置埋伏,断了我的后路。”

“若是原本情况,我炼化此本源魔珠,突破的概率能达到八成,但如今,我本源也曾多次受损,故而跌至五成。”

柳常点头,五成的机率已经不小。

这血流成河之所,如今不好办,也只能舍弃这一加持,赌一把。

“若是着手炼化,需要多久时间?”柳常询问。

“三年!”魔旬信誓旦旦道。

柳常眉头微皱,沉声道:“太久。”

李靖看向柳常,低声道:“柳常兄弟是想趁此机会,对痴果寺下手,担心过去三年之后,从五毒观主元神得到的消息,已经与当下不同。”

“正是如此。”柳常点头承认,对他而言,痴果寺是他迈入化道境的重要一环,若是错过痴果寺,想要从其他的化道境下手,就有些难了。

“这又何难?”程知节哈哈一笑,看向柳常道:“柳常兄弟如今是赤神观的少观主,赤神观和阴阳观之间,关系尚可,你若出面借用他阴阳观的阴阳秘境,他们应当不会拒绝。”

段志玄一拍手道:“正是如此,我等怎么没想到,这阴阳观的阴阳秘境正是岁月流转,其核心之处,也是外界一日,其中一年,若是魔旬能到了其中,那便是三日便可出关。”

“哈哈哈,不错,若是三日后魔旬成功突破,再探查这五毒观主元神,若当真有痴果寺的消息,我等全部出动,定要将痴果寺摧毁!”程知节抬起拳头吆喝道。

三果寺也是危害大唐稳定的最大蛀虫,若是能将其铲除,自然最好,即便不能铲除,这次之后,痴果寺定然也要再次沉寂数百年。

李靖也微微点头道:“若是如此,那这五毒观主也不必再转移至洞天之内。”

“不错,我们就等上三天,若是有所得,那便悄悄再联络一些道门强者,一柄将这痴果寺摧毁。”魏征也开口附和。

柳常点头,阴阳观的阴阳秘境,他一时之间,还真没想起这个。

说起来,顾剑自从被阴阳观的那一位带走,也已经几年没有下落,不知如今又是什么修为。

“既然如此,我这便带着魔旬前往阴阳观,若是此事能成,容后我再前往长安。”柳常开口说道。

“好,那便如此。”李靖点头。

段志玄面带笑容,抬手一招,头顶旗帜翻涌,笼罩五毒山的一团团素白云雾瞬间消散。

李靖喉咙法力流转,开口向外高喝,声音席卷向外,公之於众。

“吾乃大唐镇道司总指挥使李靖,今奉圣令,於此五毒山斩杀痴果寺青瘟宝光佛,日后,五毒观不复存在,我大唐境内,一切生事作乱之邪修妖孽,一经发现,定斩不饶!”

李靖的声音层层传递向外,南庭府内的练气士以及妖修,纷纷神色凝重。

这才过去多久时间,盘踞南庭府的霸主五毒观便被连根拔起,就连这位化道境的大能,也被斩杀!

大唐镇道司!

李靖说罢之后,看向柳常拱手告别。

“柳常兄弟,莪等先回去向陛下交差,咱们容后在长安再见。”

“好,各位大哥慢走。”柳常笑着道。

“走了走了,回去得好好准备准备。”程知节哈哈一笑,一行人没入虚空消失不见。

等众人走后,魔旬看向柳常,问道:“主上,咱们前往阴阳观,可需要观中一位长老跟着?”

“不必,赤神观和阴阳观之间还算交好,如今,观主踏入顶尖大能层次的消息,应该已经传遍东洲, 阴阳观也知晓,不会与我为难。”

“更何况,我这次也也不单单是去借用阴阳秘境,也是去拜访我在阴阳观中的好友。”

柳常满面笑容,许久不见,也甚是想念。

“走吧!”柳常开口,一步没入虚空消失不见。

……

阴阳山。

位於大唐中部垂天府的一座孤山,山高不过两千七百丈,山中分为阴阳两面,一面四季如春,郁郁葱葱,一面终日阴冷,苦寒难消。

而在阴阳山巅,却又一切如常,四时变化,随从其他地方的季节变化。

阴阳观便坐落在此处,也是唯一一个公开自己道观位置,也不被历朝历代列入邪观的白骨道观九脉之一。

柳常和魔旬出现在空中,看向前方阴阳山巅建造的阴阳道观,其中道观修炼,也未曾有什么华丽,很是普通的各种砖瓦木房。

观中也并未笼罩什么法阵,他此刻站在空中,就能看到观中行走的阴阳观弟子。

柳常向着观门口落去,落在观门之外,拱手行礼道:“赤霄观柳常前来拜访。”

声音刚落,一位老道出现眼前,其穿着黑白道袍,左边为黑,右边为白,黑白交汇处有太极阴阳鱼,慈眉善目,仙风道骨,长须如雪垂在胸前,腰间挂着一个黄葫芦。

老道目光看着柳常惊诧不已道:“未曾想外界扬名的柳常,当真是你。”

柳常抬头一看,满面笑容拱手一礼道:“玄阳子前辈,自上次长安一别,数年不见,晚辈有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