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 诸事齐备(1 / 2)

朱儁的提议并没有引起反对,虽然这事情实际上轮不到他来插嘴,不过刘轩却想到了另一点。  此时刘备的身份不过是守平原县令。

也就是他目前被朝廷上认可的身份,仅仅是一县令,而且还是一个实习身份的县令。

那守平原县令的守字,可不是什么驻守平原之类的意思,汉朝在任命官员的时候,若是前面加上这么一个字,就代表这人是个非正式的,究竟能不能去掉那个守字转为真正的这个职务,还是两说的事情。

在朝堂上,一般九卿是很少有这种情况的,能升任九卿之人自然都是朝中顶尖的人,要么学识出众要么名望甚隆,无论哪一种,皇帝也不会在前面扣上一个‘实习’的名号。

一般这种情况多是各个部门的副职或者是那些真正做事的位置,刘备这个县令也在其中,所以才会有这么个情况发生。

对於这一点,刘轩以前是不明白的,可是当他真正接触到了汉朝的官场制度后,倒是觉得刘备的这个职衔升的太快了。

瞧他初次任职当的是安喜县尉,这县尉并非当地最高长官,而是一地的治安官,负责抓捕匪盗,驱逐流寇等武事的官位。算是当地县长或者县令的助手之一。

后来就做了平原县令——要知道,令可是大县所设的长官,而且许多郡国的治所也多是这种大县。

从此就可以得知,那平原县令的位置可不是什么很低的官职,只不过以前刘轩习惯性的将刘备和其它诸侯对比,就觉得这区区一个县令太渺小了。

只能说,刘备的起步太低,而且太晚。

这种情况下,直接将刘备升迁为中护军,朝中难免会有点惹人厌烦的声音,可若是让刘备认祖归宗那就不同了。

刘备直接成为宗亲,那就是皇家中人,天子用自家人乃是天经地义的事情,莫说一个中护军,直接封个同九卿的重要职位,满朝文武也是无话可说,甚至会觉得本就应该如此——这就是封建帝制的一个优势了。

因此,次日早朝之时,刘轩早早就叫宗正卿刘艾准备好了族谱,随后宣刘备上殿,当着满朝文武的面点起族谱,最后读了好半天终於确定了刘备的身份——这不过是走个过场,具体的事情昨晚就已经做完了。

否则真当着满朝文武查阅宗卷,鬼知道要翻到什么时候去,要晓得刘胜生了一百多个儿子,一支一支的找,可是相当费时。

何况,刘备这一支早就遗落在外,只靠朝廷内的宗卷想要找到刘备的身份还真不是靠谱的事情,最后只能尽量寻个还算符合情况的一脉,直接将刘备这一支的家谱往上续,这才是满朝文武听到的最终版本。

算到最后,刘备依旧是刘轩的叔叔辈,这也是没法的事情,此时刘备年龄也是三十好几,加上他们家的族谱推来推去也是比刘轩高一辈,总不好再往上硬添一笔吧?

更重要的是,皇叔这个身份也比同辈好——同辈相争可比上下辈分争的还凶,刘备如今有了这么个皇叔的身份,天下人都瞧着他,他要是还做出什么背弃朝廷的事情来,估计这名声立刻就会臭掉,一辈子休想翻过身。

只要刘备脑子不抽抽,断然不会做出这种事情来。

不过如今刘备的名分确定,刘轩顺口就封刘备为中护军、宜城亭侯,然后以叔侄之礼相见,最后请刘备列席於朝堂之上,位在黄琬之前。

黄琬本为司隶校尉,这个职位本来是个相当牛逼的职位,

甚至在朝中连三公都对坐在这个位置的人极为忌惮。  因为司隶校尉除却手中有兵之外,有侦查司隶地区的各种各样的情况,甚至包括秘密刺探一些隐秘事情,以及参劾大臣。

职权上有点类似明朝的东厂、锦衣卫之类的,但是比那两个机构的权利还更大。又有点类似刺史,只不过刺史在外,司隶校尉则是坐镇朝中。同时比刺史牛逼在於,他拥有一支朝廷供养,多达两千人的直属兵马。

从这点就可以得知,司隶校尉权柄之重,集情报、统兵、上监视朝臣、下监视百姓以及参劾职权於一身。

可这种情况从刘轩对军队进行改组之时就改变了——司隶校尉黄琬在雒阳的时候就受困於董卓,手中本就没什么兵马。

等到了长安,满以为自己可以将原本规定的兵马重新组建起来了,不想皇帝诏令下来,直接编组禁军,原本应归属司隶校尉的军权也被剥夺了。

而这部兵马的最终归属就是到了中护军那里——至此,刘轩将中护军的地位抬高到了司隶校尉之上,剥夺了司隶校尉的统兵权,等於直接削弱了黄琬的权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