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分,“‘蝴蝶效应’是一部载入史册的经典吗?并不见的;我是否享受在电影院的这段时光并且愿意推荐给朋友吗?的确如此。”
七十五分,“一段直上直下的过山车式观影体验,爆米花爱好者一本满足。也许唯一缺点就在於,还是太粗糙了。”七十五分,“一次青少年对生命对人生的大胆幻想;但安森-伍德让这样一个故事变得可信并且具有冲击力。”
三十分,“如果这是中学生戏剧节演出,我愿意送上热烈的掌声。整部荒谬而幼稚电影里唯一一个阻止我中途离场的因素就是安森,他具有难以置信的魅力。”
六十五分,“值得一看,值得思考。也许最大问题在於,我脑补的剧情比电影更加复杂也更加深刻。”
六十分,“遗憾,安森-伍德、瑞秋-麦克亚当斯、希斯-莱杰等等演员在大屏幕之上闪闪发光,但剧本着实没有跟上。”
七十七分,“我愿意买帐。电影只是对混沌理论一次粗浅的探讨,结局也没有想象之中的深刻复杂,对悲剧的理解非常浅显。但电影依旧是好看的,在种种戏剧效果之中,演员魅力所带来的吸引力,让观影变得愉快。”
八十分,“粗糙但细腻,生猛但有力。电影如同一记直拳,正中鼻梁,它的目的就是让你流血让你愤怒,然后把思考的空间丢给大屏幕前的每一位观众;难以置信的是,安森-伍德带来一个复杂而脆弱的角色,并且非常具有说服力。”
七十三分,“我不理解,看着安森-伍德在大屏幕上力挽狂澜地试图拯救一场灾难,那颜值那长腿那身材,你们还在要求什么?”
赞誉,不是赞誉。
批评,不是批评。
一如所料,第二波媒体评论依旧充满了错杂的情绪,“蝴蝶效应”终究没有上演绝地逆袭口碑的奇迹——
至少证明,第一波媒体不是为了黑而黑。
但值得注意的是,评论的倾向性正在朝着另一侧倾斜:
好评。
不管评论内容如何,好评的比例占据统治性的上风,一举扭转此前媒体综评差评一片的糟糕状况。
并且,媒体综评也悄无声息地从六十一分上升到六十六分!
尽管依旧在六十分档次,但终究成功摆脱及格线边缘的挣扎,甚至超过了罗素-克劳当年的“角斗士”,在媒体综评方面得到专业影评人的更多认可。
难得!
着实难得!
一点一点地,“蝴蝶效应”的媒体口碑开始回暖。
然后,匪夷所思的事情发生了——
周日,继昨天之后,媒体综评连续第二天上涨!
好莱坞业内人士能够清晰感受到,“蝴蝶效应”的热度还在持续攀升,并且终於完成对“怒海争锋”的反超。
媒体综评,曾经一度被“怒海争锋”远远抛在身后,但现在收录足足四十八家媒体的评论,完成反杀。
至少在媒体这里,“蝴蝶效应”的热度已经领先。
如此局面绝对是二十世纪福克斯没有意料到的——
他们花费那么多宣传费用,结果,就这?
新线影业如同草台班子一样胡乱搭建几个简陋的台子,然后乱七八糟地打乱规则一口气放出五个版本结局,就这样完成了对二十世纪福克斯的反杀?
这……这是什么鬼?
二十世纪福克斯宣传和发行部门直接晕倒在卫生间。
优势,仅仅保持了不到五天,局面的平衡已经发生逆转。
这一幕,绝对是人们没有预料到的。
然而,事情还是这样发生了。
所以,这是……安森魔力?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