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7章 收集结局
生活,如同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颗口味是什么。短短数天前,“安森-伍德VS罗素-克劳”还是热门话题,人们热情洋溢地讨论着谁能够成为下一位巨星?
在这里需要定义一下,所谓巨星,到底是怎么?
简单来说,票房号召力。
在观众对电影一无所知的情况下,不知道题材类型、不知道故事梗概、不知道媒体综评、不知道电影口碑,仅仅因为演员的存在,愿意走进电影院。
即使是质量平平的作品,依旧能够因为演员的存在而充满魅力,继而在票房市场取得出色的成绩。
这,就是巨星光环。
汤姆-克鲁斯,威尔-史密斯,哈里森-福特,汤姆-汉克斯,朱莉娅-罗伯茨,梅格-瑞恩,金-凯瑞。
等等等等。
安森也好,罗素也罢,他们的声势都已经达到一定高度,距离巨星位置似乎只有最后一层窗户纸——
至少,在媒体看来是如此。
所以,安森和罗素都处於职业生涯的一个敏感位置,稍稍往前,可能就是通天大道,一个全新世界;稍稍往后,也许永远被阻拦在巨星门槛之外。
机会,摆在眼前,每一部作品都将扮演重要角色。
在这一周之前,从方方面面来看,罗素已经做好准备,“怒海争锋”即将成为打破桎梏的推进器。
形成对比的是,安森的选择显得不安,充满困惑。
此前,媒体对於安森担任制作人首次挑选的作品着重高亮,原因就在这里,这不仅是展示安森个人艺术品味和市场敏锐的机会,同时也是安森挣脱束缚更进一步的机会,然而,安森选择了它——
就这?
前有“与歌同行”,试图通过传记电影寻求突破,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后有“蝴蝶效应”,一部投资只有区区一千万美元的作品,令人看不懂。
一周前,业内人士沸沸扬扬的讨论完全聚焦两位演员。
在他们看来,罗素即将鲤鱼化龙,完成最后一步;然而,安森前途未卜,跻身巨星的脚步稍稍放缓。
令人扼腕。
又或者说,这就是命运的交错。
然而,万万没有想到,安森和罗素的确是命运交错,却不是他们预测的模样,而是截然相反的方向。
这,震惊了!
“怒海争锋”,媒体赞誉如潮宣传铺天盖地的情况下,舞台已经搭好,结果却是哑炮,什么响都没有。
“蝴蝶效应”,争论、两级、低调、甚至堪称简陋狼狈,排挤和吐槽满天飞,结果却创造历史纪录。
那么,谁具有票房号召力?谁才是巨星?
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但两部同时间上映的电影却不比较也不行。
当“怒海争锋”和“蝴蝶效应”选择同一天举行首映式正面死磕的时候,人们绝对没有预料到如此结局。
但也恰恰因为如此,局势一百八十度地完全逆转——
票房号召力,一目了然。
罗素-克劳,正面撞墙。
安森-伍德,扶摇直上。
好莱坞电影公司们纷纷自我检讨:
“蝴蝶效应”和“与歌同行”一样,这两个剧本都在好莱坞兜兜转转了一大圈,辗转经手的制片人没有一百也有八十,但所有电影公司全部都不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