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5章 不止如此(2 / 2)

安森已经摆脱框架摆脱束缚,一马当先地冲出去,把两千万俱乐部抛在身后,如同单箭头般遥遥领先。

所以,电影公司应该怎么做?

谴责安森破坏行业规则吗?

显然不行,因为这是他们自找的,安森的每一份合约都是堂堂正正并且得到行业默许之下签约的。更何况,安森根本没有准备按照电影公司的套路玩这场游戏——

“暖暖内含光”。“与歌同行”。

看看安森的后续两部作品,他根本不在意是否能够进入两千万俱乐部,完全按照自己的步调安排职业生涯,自然而然地摆脱好莱坞的一贯公式。

本来,电影公司还在吐槽、鄙夷、嘲讽安森的“野心”,试图转型的“司马昭之心”着实令人发笑。

但现在,电影公司却无法发现,他们无法按照常理判断安森了——

合作项目也好,片酬谈判也罢,主动权已经悄悄滑向安森一侧。

事情,顿时有趣起来。

从好莱坞的业内共识来看,安森不是两千万俱乐部成员,毕竟现在没有任何一家电影公司直接给安森签署一份两千万美元的片酬支票。

然而,安森的片酬收入早就已经轻轻松松突破如此门槛了,一枝独秀地成为整个好莱坞的特别存在。

这……怎么办?

罗杰-艾伯特:我早就说过了。

这一幕,百分之百是“蝴蝶效应”上映之前没有预料到的;但现实摆在眼前,安森的热度和人气已经远远超出想象,票房号召力和市场影响力也已经攀升全新高度。

花瓶?

有人在乎吗?

就算安森是花瓶好了,如此赚钱如此吸金的花瓶,人人也抢着收藏,正如同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一样。

更何况,事情依旧不止如此。

应该没有人忘记海外票房吧?

此次,依靠安森的影响力,“蝴蝶效应”的海外发行格外顺利,多个国家地区甚至和北美同步上映。

新线影业主要是和各个国家地区的发行公司合作,一旦签约完成,发行策略和放映计划就不关新线影业的事情了,完全由当地发行公司全权负责。

不过,这些发行公司也不是笨蛋,他们看到“蝴蝶效应”的北美发行策略也纷纷效仿,甚至玩出自己的花样,以自己的方式打破第四墙,把电影里的蝴蝶效应引导进入现实生活,全球一片欢腾。

最重要的是,经过“蜘蛛侠”、“猫鼠游戏”的铺垫,安森的影响力也正在渗透海外市场,毫无疑问成为新生代领军人物,初步展现顶级巨星的号召力——

和北美市场一样。

依靠安森的个人魅力,“蝴蝶效应”在海外市场表现一样出色。

一样完爆“怒海争锋”,一样遥遥领先其他竞争作品,一样成为今年圣诞节以及跨年假期的最大赢家。

不管好莱坞业内人士以及电影公司是否愿意承认,摆在眼前的现实就是,安森的影响力已经势不可挡。

法国。德国。英国。霓虹。

西班牙。意大利。澳大利亚。

“蝴蝶效应”在全球三十三个国家地区分别登顶周末票房冠军,并且在其中二十一个国家地区蝉联冠军,另外还在十四个国家地区完成三连冠壮举。

姿态,丝毫不逊色於北美市场。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