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8章 有人的地方就有韭菜,割韭菜,汴京商人是专业的
十一月初十,天气渐寒。
在赵祯与诸相公的强硬态度下,《兴武策》落地实施,已是大势所趋。
无人能够再阻挡。
此策。
不但可鼓舞天下兵卒的士气,也使得有投身行伍打算的良家子能坚定最初的信念。
好男亦可做兵丁,武人亦享有临轩唱名的资格。
至於日后会不会出现隐患,那就全靠朝廷的把控能力了。
汴京城内涌现出了一批潭州小安石、襄州小司马、寿州韩绛、楚州冯京之类的人物。
他们甚至听说。
他已在海上扎根,基本适应了“海盗”的角色。
全宋变法历经四年,田赋商贸之法的改革已经趋於稳定。
内容方向涵盖:刑赏、赋敛、科举、黜陟、水利、商贸、兵制、史论等一系列主题。
便是西汉贾谊、唐朝柳宗元和当代苏洵苏老泉的文章。
本届科举省试将在年后二月份举行。
将韩绛四人的策略及写作风格详细分析了一遍,然后整理出了一套撰写策论的法则。
保持的最好习惯就是:允许全民议论国事,提倡全民献言献策。
汴京街头,小报满天飞,说什么的都有。
大宋能在交趾边境增加榷场,促进商贸流通,已算是仁至义尽。
半个月前侬智高被大理所擒,现已移交至桂州,预计腊月底便可将其押送到汴京城。
一时间。
在他的运作下。
苏良收到了曹护寄来的信件。
意味着南境问题已彻底解决,赵祯与朝堂众官员的心都彻底放松下来。
苏良微微拱手,道:“臣举荐知制诰刘敞。”
那些只会吟诗作赋的腐儒,注定名落孙山。
比如若学习王安石,就从王安石的遣词造句学起,重於说理举例;若学习司马光,就从史事入手,着重从前人的事迹上推断……
各地州府获得省试资格的举子,以及想要感受一番汴京学术氛围的书生都来到了汴京城。
“官家,臣以为,大家举荐的都不妥,熟脸太多,很容易诱导考生们去猜题,不如选个生面孔!”
“臣举荐监察御史韩绛、三司盐铁判官王安石、馆阁勘校司马光和翰林待读学士冯京。”
精力旺盛,逻辑清晰,对各种数据了然於心。
各个方向都是良而不优,以学识全面着称,欧阳修都笑称他为:刘全面。
需要有人传播一些关於“惜时、努力、较劲、自我救赎”的思想学说。
十一月二十八日,午后。
又一日,入夜。
与此同时。
此等氛围。
讨论此次科举的主考官人选。
汴京城顿时掀起了一场论辩之风。
他讲自己被称为神童时的故事,讲他在老家耕种的时光,讲他因一篇《伤仲永》被无数人讥笑的经历。
在苏良、王安石等人的帮助下。
没多久,书生们便不再自取其辱。
“臣建议选一些进士榜靠前、且通晓变法之策的年轻官员。”
变法司每日都要购买大量小报,取其精华,尝试着揉进接下来的变法改革中。
价值九百九十九文的王夫子私教课,不中进士便退钱的孙大儒二十讲,七天七夜全程辅导的策论写作冲刺法……
司马光更善於以史为镜,从史书中分析当朝法策之利弊。
但是官职不低,能知贡举,且没有明显特点的官员,少之又少。
这几日。
到时可由朝廷验明正身,正式问斩。
苏良一战打垮了交趾三成的兵力,他不满意也要称满意。
紧接着。
此灰衫书生在台上正讲得唾沫横飞,台下不时传来一阵阵叫好声。
赵祯与士大夫官员们都是喜欢的。
这时的方仲永。
丁度拱手道:“臣建议,选派数名官员走上街头与考生们共辩政事。”
尤其是王安石。
但有些钱多人傻的考生就是深信不疑,觉得自己能在短时间内换一种风格。
此类课程,全都是骗钱割韭菜。
这些都属於未曾及第举子再就业的热门差遣。
……
就连大相国寺的门口、国子监的墙下、桑家瓦子的勾栏里,都设有辩台,供读书人辩论政事。
诸如此类,层出不穷。
而今没有了千篇一律的墨义、贴经和诗赋,试卷内容的个人风格会更加明显。
讲他前半生的遗憾,曾经的潦草人生,以及现在的自己。
听到这个名字,赵祯和众相公的眼睛都亮了。
“他的光芒太盛,且他对变法的理解甚是超前,脑子转得太快,绝大多数考生可能都无法很快领悟他的想法。”
交趾王李德政寄来了回信。
韩绛、王安石、司马光、冯京四人下场,出现在民间街头的辩台之上。
辩台变成了四人答疑解惑的大讲台。
一些情况永远都处於失控中。
方仲永恢复了自信,阅读了大量书籍,也撰写了大量生活上的感悟文章。
汴京城的商人在考生身上嗅到了商机。
韩绛为庆历二年进士榜第三名,王安石为庆历二年进士榜第四名,司马光为宝元元年进士榜第六名,冯京更是三元及第、皇佑元年的状元。
且闭门读书不行。
……
……
如今。
随着百姓越来越有钱,享乐主义盛行。
大碗茶两文钱一碗,一壶茶也不过十余文,虽薄利多销,但人气一直很差,
不过。
……
他朝着赵祯汇报道:“官家,或许是受《兴武策》的影响,武人地位提升,使得文人们有了危机感,这一届考生尤为上进,每个人都有着一股为国出谋划策的狂热劲头!”
全面二字,对广大考生而言,完全是噩梦。
因为根本猜不出策论主题到底会侧重哪个方向,很有可能会很全面。
这样模仿出的策略,还挺饱满。
十一月二十四日。
“臣反对。张副相若知贡举,必然侧重赋税,即使剑走偏锋,考生们也会误以为会重点考赋税,而导致一些人因判断失误而落榜!”
他若知贡举,估计考生们都要傻眼。
……
苏良与王安石低调地出现在汴京城南一座名为【渡人】的茶馆内。
虽因三舍法,此次科举考试的录取人数减少了一些。
但不得不说。
垂拱殿。
这四人,参加科举时,名次皆佳。
大宋施行全宋变法以来。
意在让考生们有一个参考。
甚至还有人称,只要三十贯,便能将一些考生培养成王安石风格,司马光风格,冯京风格或韩绛风格。
就在这时。
反对苏良的理由是,苏良当下的官职太低。
韩绛、王安石、司马光、冯京四人与苏良根本就不在一个层次。
“每日近乎子时,汴京街头还能听到书生举子们的论辩之声,此等场景,实乃我大宋步入盛世之吉兆。”
简直就是行走的书橱,还是容量特别大的那种。
二人坐在一处角落,点了一壶茶,看向前方高台上一名身穿灰色长衫的书生。
刘敞通六经百氏、古今传记、天文地理、卜医数术、浮图老庄之说,还会《春秋》。
在丁度眼里。
大宋商队能够得到的金银矿藏、硫磺数量比去年还要多,且价格低廉了许多。
四人想了想,最后决定从军事、赋税、商贸、刑赏四大方面,各自写了一篇策论。
最主要的原因是:大考将至。
这四人。
“此举,一方面能让天下文人看出朝廷虽然重武但亦不会轻文;另一方面,此届科举毕竟与往昔不同,令官员们多讲一些政事消息,也有利於考生发挥,没准儿这一届能出现多篇优秀的变法之策呢!”
乃是朝廷有名的全才。
紧接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