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段人生中,经历、思维与记忆,显然都各不相同,产生出的自我意识之片段,
自然也不会是千篇一律的。
从这种角度,可以认为,即便没有了新生命(不如说是新的意识)降生,净土文明,也不会因新鲜血液的断绝,而成为一潭死水。
宏观上的情形,大抵如此,对方然而言,要做的事情则很简单,
无非每一天花费些时间,尝试连接“替身”。
这项工作,根据系统发来的文档,一开始并不需要多长时间,也少有内容,毕竟这是“替身”的生理年龄相当於负数,只有在“出生”后,才需要规律的感知外界刺激,渗透脑神经,逐渐将意识融入新的身躯。
这一过程中,显而易见,会存在“‘替身’是否有自我意识”的尖锐问题。
如果,仅仅是如果,在“女娲”中枢里蓬勃生长的胚胎,会有自己的意识,则民众的意识连接行为,便相当於“鸠占鹊巢”,
甚至相当於一种匪夷所思的谋杀。
无数幻想作品里,但凡意识,能以某种手段脱离躯壳,经常会出现“夺魂”、“夺舍”的情节,读来颇为惊悚,想象一个人的自我意识,侵入另一个人的身体,身体原有的意识则湮灭殆尽,这的确很恐怖。
相应的,为规避这种情形,正在“女娲”机构里培育的上百万“替身”,
都和旧时代的“自然人”大不一样。
区别,不仅在於外表,培养舱内的胚胎特征尚不明显,但,只消看一看“表世界”里的大量民众,就会发现这些人工规划、设计与培育的血肉之躯,
外在条件都十分突出。
容貌,身材,乃至於气质,各方面衡量,都胜过旧时代的顶级模特,只因这些躯壳,都是个方面素质相对均衡的“标准体”,而没必要像需要上镜、因而整体偏瘦的模特那样,刻意迎合变-态、偏执的审美趋向。
而在躯壳的内部构造,区别,则没有方然一开始想象的那么多。
“替身”没有智齿,阑尾,身体多处构造进行改良,从视力、肌张力到神经传导速度等一系列指标都更优越,除此之外,还针对“保留地”的气压进行优化。
这样的压力优化,会让“替身”在保护罩外的盖亚表面,能力下降,但并无伤大雅。
身体的改变,或者说,一些细微的调整、优化,在权衡利弊进行取舍时,净土民众也进行过很多热烈的讨论,譬如说,是否需要为规避呛死的风险,而调整身体的咽喉结构,譬如把食管与气管的接口对调。
当然,仅仅是对调,并无法解决这一问题,还需要将呼吸道与食道从整体上分开,这样一来,导致的结果就是无法再用嘴呼吸。
为了防止呛死,而进行这样的修改,是否值得,盖亚民众普遍投了反对票。
毕竟,以人类现有的咽喉等构造,一生中,呛死的风险确乎不大,何况“替身”即便呛到,极大概率也会被机器人拯救,就算有很小的概率死亡,对操控者而言,也不过是提前进入又一次轮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