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信息博弈,比的就是信息(2)(2 / 2)

我们先来看前者,聪明的领导者懂得利用信息传达的方式来扭转对自己不利的局面:

在美国有一则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的征兵广告,既幽默又智慧。这则征兵广告出台后,收效十分明显。它改变了死气沉沉的征兵局面,使许多青年踊跃应征入伍。征兵广告的内容如下:

“来当兵吧!当兵其实并不可怕。应征入伍后你无非有两种可能:有战争或没战争,没战争有啥可怕的?有战争后又有两种可能:上前线或者不上前线,不上前线有啥可怕的?上前线后又有两种可能:受伤或者不受伤,不受伤又有啥可怕的?受伤后又有两种可能:轻伤和重伤,轻伤有啥可怕的?重伤后又有两种可能:可治好和治不好,可治好有啥可怕的?治不好更不可怕,因为你已经死了。”

原来,这份别出心裁的征兵广告出自於一位着名心理学家之手。媒体记者采访了他,问:“为什么这份征兵广告能深入人心,取得这么好的效果?

他回答说:“当人们有了接受最坏情况的思想准备之后,就有利於应对和改善可能发生的最坏情况。”

从当时的情况来看,很多青年人在去不去服服兵役这两个选择之间进行博弈,而这则广告带给青年人的信息对服兵役这个决策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信息的价值正在於此。

我们在大部分情况下,很难掌握影响未来的所有因素,於是做出准确决策变得极为困难,而信息则会帮助决策者去衡量利弊,做出对自己有益的决策。

当然,由於博弈双方对信息的掌握通常是不对称的,获得信息优势的人会占据上风,他可以通过披露信息的方式来改变双方的资源配置情况,从而影响博弈的结果。这一点,被无数的历史事件所证实。

阿尔及利亚位於非洲和撒哈拉大沙漠的西部,北临地中海,与西班牙和法国隔海相望。是非洲第二个面积最大的国家。1830年,法国侵略阿尔及利亚。经过多年战争,法国於1905年占领阿尔及利亚全境。在后来的五六十年间,阿尔及利亚人民奋起反抗,要求独立。法国政府为了镇压阿尔及利亚人民的反抗,派去了不少军队,动用了不少财力和物力。

20世纪60年代初,法国在阿尔及利亚的战争泥潭中越陷越深,总统戴高乐决定同阿尔及利亚人谈判,以便尽快结束战争。然而,驻守在阿尔及利亚的殖民军军官们却密谋发动政变,以阻止戴高乐的和平计划。为瓦解兵变,戴高乐以慰问为名义,向驻守在阿尔及利亚的军人发了几千架晶体管收音机,供士兵收听。这个做法得到了军官们的肯定,他们认为这并非是件坏事。

然而,就在正式会谈开始的那天夜里,收音机里传来了戴高乐总统的声音:“士兵们,你们面临着忠於谁的抉择。我就是法兰西,就是它命运的工具,跟我走,服从我的命令……”这声音,这语气,跟当年戴高乐流亡国外,号召法国人民反击德国法西斯时的声音一样。过去他们跟着戴高乐,取得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今天还能有别的选择吗?於是,大部分士兵已经发现事态的真相,都开了小差,整个兵营变得空空荡荡。军官们只好放弃兵变的图谋。

就这样,戴高乐通过披露信息,不费一枪一弹便成功地控制了局面,赢得了政治上的一大胜利。

下面我们来看后者。有人可以把正确的信息解读成错误的结论,有人可以从看似无用的信息中找到宝贝。这就是人与人的差别,也决定了人与人成就的差别:

中航油(新加坡)公司5.5亿美元巨亏的事情已经被炒得沸沸扬扬。公司前总裁陈久霖曾被誉为“亚洲经济新领袖”,个人能力非常之强。亏损缘於石油价格暴涨但公司却在错误的方向上(做空)进行了衍生交易。

当2008年8月27日投资人向公司提出公司是否会在原油上涨中获益的问题时,公司如此回答:“公司自身的状况比油价对公司的盈利情况影响更大,所以我们不能说我们能从原油上涨中获益。”

这句话单独来看当然是正确无误的,投资人就这样的回答的理解只能是:(1)公司自身经营较好,此前上半年公司净利润为1020万美元,所以这个意思表达是正确的;(2)公司不能从原油上涨中获益。事实上公司在原油市场上是做空的,所以当然不能获益。这句话也算是正确的。

但是,一个信息是否传达了正确的信号,我们的判断要从三个方面着手:第一当然看这个信息是否真实;中航油关於不能获益的回答是真实的,第一个方面基本满足。第二要看这个信息是否准确;中航油的回答不够准确,因为它只说明了不能获益,没有准确的说明它实际上是亏损的;第三要看这个信息是否完整。这个条件非常关键。中航油的回答离信息的完整性差得很远。它只是非常晦涩的表达了一个不完整而且不够准确的意思。完整的意思表达应当包括原油上涨对公司的影响方向、影响程度,这种影响将会造成公司盈利的变化情况,以及公司采取的措施,等等。

事实上,中航油公司不仅不能从原油上涨中获益,反而因为做空而大栽跟头,这一点并没有披露。中航油(新加坡)公司是上市公司,如果投资人能够读懂这个信息的真实意思,率先抛售的人必定大获利益。中航油的暴跌是在2008年10月初开始的,从8月底到10月份,有一个多月的时间,如果你能解读出真实和准确的情况,绝对不至於赔钱。

亚默尔肉类加工公司的老板菲普力·亚默尔习惯於天天看报纸,虽然生意繁忙,但他每天早上到了办公室,就会看秘书给他送来的当天各种报刊。1875年初春的一个上午,他仍然和平时一样细心地翻阅报纸,一条不显眼的不过百字的消息把他的眼睛牢牢吸引住了:墨西哥疑有瘟疫。亚默尔顿时眼睛一亮:如果墨西哥发生了瘟疫,就会很快传到加州、德州,而加州和德州的畜牧业是北美肉类的主要供应基地,一旦这里发生瘟疫,全国的肉类供应就会立即紧张起来,肉价肯定也会飞涨。他立即派人到墨西哥去实地调查。几天后,调查人员回电报,证实了这一消息的准确性。亚默尔放下电报,立即集中大量资金收购加州和德州的肉牛和生猪,运到离加州和德州较远的东部饲养。两三个星期后,瘟疫就从墨西哥传染到联邦西部的几个州。联邦政府立即下令严禁从这几个州外运食品,北美市场一下子肉类奇缺、价格暴涨。亚默尔及时把囤积在东部的肉牛和生猪高价出售。短短的三个月时间,他净赚了900万美元(相当於现在1.3亿美元)。这一条信息让他赚取了巨额利润。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