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工作内外的人际博弈(2)
做出这样一个决定的孤独感使他想到了共同为这个合同工作的同事,“我们有想把尽可能多的人引入解决问题的行列的趋势,”他说,“通常作为一个群体做出一个困难的决定会使我们更轻松些。”
他感到他甚至不能同银行的上司分享这个决定,如果他们命令他支付贿金怎么办?如果有更多人的参与,他如何能保证整个肮脏交易不会泄露给媒体?“一起分享的秘密就不再是秘密,”他说。或者,像一位智者曾经说过的,“3个人守住秘密的前提是另两个人死掉。”
最终,他拒绝了,这笔生意被放弃。结果是为公司招致了来自於不明真相的公众的声讨热浪,新闻评论家大声质问是否这个大公司不知道如何接受这样一笔来自於国外土地上的数额巨大的生意。
然而这个决定为戴维森带来的结果是美好的,他后来向上司吐露了一切。公司高层主管认为他做出了正确的决定,在他的部门度过幸运的一年后,他为自己获得的晋升兴奋不已。
但那也可能成为一场灾难。在另一种不道德的、不择手段获得利润的企业文化中,他可能被冷落到一边,被同事明目张胆地轻视或者贬低,他的职业生涯可能就此走到死亡般的停滞中。即使有这种可能,他仍然感到他做出了正确的决定,“如果我那样做了,我觉得我只能做永远不被人信任的、次要位置的人。”
当然,很多主管处於同样的状况时会做出相反的决定。在随后的进程中他们中的一些人被抓捕、被告发、被唾骂。其他一些人确实已经逃脱了处罚。人们常常对在国外的贿赂丑闻中落网的贿赂者那些毫不悔罪的声音感到震惊。对他们来说,不付回扣对他们国外的主顾是一种侮辱。“那是他们的文化,我们怎么能强加给他们我们的道德标准呢?。”
在一个竞争高度激烈的世界上,接受戴维森先生的观点要承受相当大的压力。当老板说“无论做什么”都要完成销售任务的时候,销售人员很快就将此视为一个很容易识别的隐藏代码,翻译出来是:“做你们必须做的,只要它不会危及到我。”
还有一种“从众”的社会压力,不“从众”的人会受到排斥。
对於戴维森先生的不从众,我们能从中领悟什么呢?对他,那不仅仅是做出一个正确的决定的例子,而是做出了符合自己道德观的决定的样例。就是要在道德和利益的博弈中,认清自己的选择。
背叛和淘汰的博弈
人们在面临现在多变的市场的时候,如果不跟随市场潮流,还相信所谓的行业默契,就会被市场淘汰。因此,只有根据市场变化,打破行业默契,做出顺应潮流策略的人才能生存下来。
明代宋濂《宋文宪公全集》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玉戭生和三乌丛臣是朋友,玉戭生对三乌丛臣说:“我们应该勉励自己,有一天站在权势人的门前,也不迈进去!”
三乌丛臣很同意,就说“起个誓!”
王戭生宰羊蘸血,拉着三乌丛臣跪下,对天发誓:“同心同德,不追求利禄,不受高官引诱,不依附奸佞,不改变自己的品行;如果违背,神明定杀无赦!”
后来,两人去晋国做官。出发前,王戭生再三叮嘱,三乌丛臣发誓:“誓词还在我耳边回响,我怎么会忘记呢?”
晋国由赵盾把持朝政,许多人都投奔他。三乌丛臣想拜见他,又怕王戭生知道。想来想去,还是去找赵盾。这天,三乌丛臣半夜起身,鸡叫头遍,来到赵府门前,希望没有人看见。刚刚迈脚入门的时候,他发现有人在屋檐下正襟危坐。由於天色很黑,没有看清楚讲究是谁。三乌丛臣觉得奇怪,还有人能够比他来得早。他举去火把一照,原来是王戭生。
人们对某种权力表现得忠诚服从,实际上并非兴趣使然,而是人们对服从一种选项择的纳什均衡。因为在人们的预期中,往往先假定别人绝对会服从,这样为了自己的利益最大化,也只能选择服从。
在面临有权势的上司时,面临的选择有以下几个:选择A,不巴结,落选;选择B,巴结,落选;选择C,巴结,升官。在这些选择里面,如果选择巴结上司会有升官司的机会,而其他人也会面对同样的局面。假定两个人竞争一个官职,对於玉戭生来说,只要他选择了巴结,而如果三乌丛臣选择不巴结,职位自然属於玉戭生;即使三乌丛臣也选择巴结,就需要一个附加的条件——他巴结得比玉戭生更到位,这样才能得到仅有的一个位置。
所以,在这一博弈过程中,无论三乌丛臣做出什么选择,玉戭生只要自己拚命巴结,就会有机会升官司,这是遵循我们上面所说的原则的。权力的影响国以及领导的尊严便是这样形成的,人事腐败也是这样产生的。
在这个过程中,利害计算在每一个参与者那里都是超越一切价值与信念的。我们仅就上面故事中两个人的关系来看,可以看出故事中包含的“囚徒定律”基本精神——背叛。无论对方做出什么样的策略选择,背叛对方,都能够让自己获得收益,那么必然要选择背叛这条路。
聪明反被聪明误
有许多刚开始工作的人,为了能让别人注意自己,特别是希望自己的上司对自己印象深刻,於是常常创意独特,做出一些与众不同的表现出来,希望借此能吸引更多人的视线,不料“聪明反被聪明误”,反而引来了别人对自己的非议。关於人际交往,,很多人认为自己已经懂得了很多了。不过,聪明反被聪明误,有些问题,越是聪明人,越是容易犯错。
有研究指出,在“囚徒困境”的情况下人们容易耍小聪明,然而复杂的规则并不比简单的规则做得更好。事实上,这些规则的共同问题是,使用一些复杂的方法来推断对方。而这些推断常常是错误的。一部分问题是对方经常用试探性的背叛来表明它不会被引诱而合作,但是问题的关键是这些规则没有考虑到它自己的行为会引起对方的变化。对方对你的行为是有反应的,对方将把你的行为看作你是否回报合作的信号。因此,你自己的行为将会反射到你的身上。
试图使得分最大化的规则把对方看作环境的一个不变的部分而忽略了相互的作用,不管他们在有限的假设下所做的计算是多么的聪明。如果你离开双方相互适应的简单原则,那么你的聪明是不会有好结果的。这是一条艰难的路,显然在两次竞赛中没有一个复杂的规则精於此道。
另一个过分聪明的方式是使用“永久报复”的策略。这个策略只要对方合作它就合作,但是一旦对方背叛一次,它就决不合作。由於这个策略是善良的,它与其他善良的策略相处得很好。并且它与那些完全随机的规则相遇时干得也不错。但它与许多其他规则相遇就干得很差,因为对於那些偶尔背叛但准备一旦受惩罚就撤回的规则来说,它太快放弃合作了。“永久报复”看起来似乎很聪明,因为它为避免背叛提供了最大的激励,但是它为了自己的利益显得太严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