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绣笑着摸了摸李时毓的脑袋,很是满意她这种谦虚好学的态度,继续道:““乐感”是人外在行为收效内化后的情绪体验,这一情感历程无疑是寂寞的。难怪李白曾有诗言“古来圣贤皆寂寞”,一语道破了做学问的境况。这一点,古今中外的大学问家概莫能外,古时的孔子无不寂寞一生。所以,如果真心向学,就要有耐得住寂寞、不怕凄凉的精神,否则免谈。真正做学问的人,活着的时候,很可能没一个人了解他,有时甚至数十年乃至数百年之后,人们才会认识到其思想的伟大价值。不要说圣贤,就是作为普通人,我们也常常感叹,了解自己的人太少了。”
崔绣说道这里,似乎有些感叹,“可是,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圣贤也是人,身处无边的寂寞中,多么期望能有一个人理解他的千秋大业,与他谈论道德学问,
和他有着强烈共鸣,能够与其砥砺互进,那是何等的欣慰和快乐呀!於是孔子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大家说“人生得一知己,死而无憾”。然而,这样的知己很难得。有时可能一辈子都碰不到一个。” 他说着,看着旁边的李时毓,眼神有些空洞,似乎是想起了某个被他逼死的千户。
虽然崔绣从小就被磨炼成了一件杀人机器,但他并不确实情感,他的情感只是被那一层杀戮的阴影给浓浓覆盖上了而已。
李时毓察觉到旁边这人的异样,乖乖听着。
崔绣摸了摸她的脑袋,有些欣慰道:“得不到别人的理解怎么办呢?“人不知而不愠, 不亦君子乎?”处世交友都是人生要义,当以人和为乐事,“人不知而不愠”才是为人为学的最高境界。普通人遇到困难,遭到挫败,或被人误解时,往往满腹怨气,怨天尤人。而一个道德学问精深的君子,是不会这样做的,他们通常会反思自己,问问自己为什么会遭遇困境,自己哪些地方没做好,该如何改进等。自持仁心,不断进德修身,自己的心灵就会充实、圆满,并最终获得幸福。所以,人的一生,关键是自知自立。自己是否幸福,取决於自己,不在外人如何评价,当然,更不能不奢求於外。”
“他强调的其实是“学”之后的“行”。一门心思只学知识,而不想着如何让学到的知识先服务於自己,后服务於社会,造就的无疑会是一些“闭门造车”“纸上谈兵”的书呆子、百无一用的书生。这就需要在正确知识引领下,更好地做人,更好地做事。有些人满腹才学,却尽做祸国殃民之事,一样是“无学”之徒,譬如秦桧、严嵩等人。有些人,虽然读的书不多,知识也不够丰富,但做人有担当,做事有主见、重大义。”
崔绣缓缓拉过李时毓微微拥着她,李时毓这一次难得没有反抗,只是乖乖地伏在崔绣的怀里,一对大眼睛眨了眨,不知在想些什么。
世人皆说无情当属锦衣卫。
她有些想知道这个会讲道理并且有血有肉的锦衣卫过去的往事。
崔绣仿佛知道了怀中人的所思所想了一般,微微低头在她额头轻轻埋下一个吻,轻声道:“到了时候,我会告诉你的,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