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眼中的宇宙演化,早期有五劫之说。
其实是在说宇宙演化的五个过程。
据《双槐岁钞》记载:“老氏之书曰:“天地之数有五劫。东方起自子,曰龙汉,为始劫。南方起自寅,曰赤明,为成劫。中央起自卯,曰上皇,北方起自午,曰开皇,俱为住劫。西方起自酉终於戌,曰延康,为坏劫。”
通过与大蓝小蓝的一番谈论,让燕天南对入道又有了一层新的认识。
燕天南这才知道,天劫原来不见得是坏事,反而是可遇不可求的?
“你们不会真的在下雨天跑到外面等着被雷劈吧?”燕天南问道。
大蓝和小蓝对视了一眼,似乎是憋着笑意。
燕天南笑道:“我不知道的东西很多,我就说我不适合当宗主吧。”
“宗主,再莫要说这样的话了,你就是宗主,永远都是宗主。渡劫不一定是度天雷劫,渡劫分很多种,一般不会渡天雷劫,我根本没听说过。渡的是磨难。有各种不期而至的磨难,病痛等等,都是来考验你的。如果你不能辨认真伪,执着魔障,就会渡难失败。要想渡过磨难,方法说简单也简单,就是保持清净之心,不改其心,自然磨难退散。”大蓝认真的解释道:“所以,我们现在元寿将至,随时会死,死亡也是一种渡劫,如果渡劫成功,便提升境界了。”
“原来如此!”燕天南认真的点了点头,“那是不是说,我什么都不做,每次等着死亡渡劫就是了?”
大蓝小蓝对视了一眼,差点被燕天南给说蒙了。
两个人似乎是强忍着想笑。
“宗主,这好比凡人考学,寒窗苦读十多年,不就是为了考个秀才吗?考取便等同於渡劫成功,平时努力,才有机会渡劫成功啊,平时不努力,只能失败。”大蓝解释道。
燕天南点点头,这个意思很容易弄懂。
道教中使用的“劫”,是来源於早期佛教翻译的梵语,全称为劫波,简称为劫。
道经者,云有元始天尊,生於太元之先,禀自然之气,冲虚凝远,莫知其极。
所以说天地沦坏,劫数终尽,略与佛经同。以为天尊之体,常存不灭。每至天地初开,或在玉京之上,或在穷桑之野,授以秘道,谓之开劫度人。然其开劫非一度矣,故有延康、赤明、龙汉、开皇,是其年号。其间相去经四十一亿万载。所度皆诸天仙上品,有太上老君、太上丈人、天真皇人五方天帝及诸仙官,转共承受,世人莫之豫也。所说之经,亦禀元一之气,自然而有,非所造为,亦与天尊常在不灭。
劫在中国本土文化中本是逼迫的意思,到后来汉译佛经中演变成为表示长时间的概念,继而又变成了表示灾难的意思。
王承文曾经指出过穷桑之野一词应该为长桑之野。
《隋书》的说法其实源於灵宝经的主神元始天尊在劫期之始,以五篇真文无量度人的神学思想。
神塚氏把开劫和度人两个观念分开来做探本寻源的追溯,她指出开劫就是天地循环说,而度人就是天地开辟时天书起到救济世人的神效。
这两个观念在中国本土思想中,原本都是渊源有自的。
根源在於佛教的劫灾思想与西汉刘歆《三统》中阳九百六的岁灾思想。
阳九百六之说,是由汉代易学衍生而来用以推算灾厄的方法,在周易中,以爻数“九”和“六”分别代表爻象“阳”与“阴”,但周易并无“阳九”与“百六”之词,后来术士们用“阳九”代表阳数之极,“百六”代表阴数之极。
无疑阳极还是阴极都会打破阴阳平衡,
引发大灾,故“阳九”和“百六”都是灾厄的代名词,阳九为阳性的火灾,百六为阴性的水灾。早期佛经中劫表示一个很长的时间,《增壹阿含经》云:佛告比丘:“劫极长远,不可以算筹量。我今当与汝引譬喻,善思念之,吾今当为汝说!”
尔时,彼比丘从佛受教。
世尊告曰:“犹如大石山,纵广一由旬,高一由旬,设有人来手执天衣,百岁一拂,石犹磨灭,劫数难限。所以然者?劫数长远,无有边际,如此非一劫、百劫。
《太极真人敷灵宝斋戒诸经要诀》明显是受到了佛经影响,也把劫认定为一个时间极为长远的时期:太极真人曰:道家经譬喻法中,说劫数久远,有石乃如昆仑山,芥子四十里中。天人罗衣,百年一度,拂尽此石,取此芥子一枚。譬如一劫之终。若是之久,谁当信斯者矣。
当佛教劫的观念传入中国,无限扩大了中国本土对时间观念的想象,继而与本土的灾厄思想相结合,形成了宇宙会周期循环,天地会定期毁灭重生的观念。
而做出这一举动的人,就是晋宋时期的上清经和灵宝经的造作者。
上清降真时期可能还要通过中国传统的历法和易卦来推算阳九、百六何时来临。
此后的上清经和灵宝经则深受汉译佛经的影响,把天地的灾劫分为大劫与小劫,相应也把代表灾厄的“阳九、百六”分为大阳九,大百六、小阳九、小百六。
南齐道士顾欢编《道迹经》安期先生问太真王夫人阳九百六,夫人曰:天地有大阳九、大百六、小阳九、小百六。天厄谓之阳九,地亏谓之百六。此二灾是天地之否泰、阴阳之勃蚀。大期九千九百年,小期三千三百年。而此运所锺,圣主不能禳,至於灭凶遗吉,自后快耳。夫阳九者,天旱海涌而陆焦;百六者,海竭而陵渊。
同卷引《洞玄灵宝天地自然运度妙经》解释较为简洁:道言:灵宝自然运度有大阳九、大百六、小阳九、小百六。三千三百年为小阳九、小百六,九千九百年为大阳九、大百六。夫天厄谓之阳九,地亏谓之百六。
《真诰》卷六《甄命授》紫微夫人描绘了此世终末的状况。
於是紫霞霭秀,波激岳颓,浮烟笼象,清景遁飞。五行杀害,四节交掷,金土相亲,水火结隙,林卉停偃,百川开塞。洪电纵横而响沸,雷震东西而折裂。天屯见矣,化为阳九之灾。地否阂矣,乃为百六之会。亢悔载穷於干极,睹群龙获示流血乎坤野。尔乃吉凶互冲,众示灾咎。
李丰楙指出上清经派一再使用阳九百六的灾岁说,用以表现江南旧族面对典午南迁后的焦虑感。
这是由於东晋前期朝纲不振、外患频繁,加上诸多洪水、瘟疫的灾祸,让杨羲、许谧等一类旧士族中的中级官吏在无法掌控的政治、社会无力感中,对於从北方传入的魏华存夫人的天师道法产生宗教的期望,因而相继投入到降真问事的宗教行为中。
许谧所书的紫微夫人诰语叙述了两座仙界名山可做为灾劫的标志。
方丈之西北有阴成大山。
沧浪西南有阳长大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