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信达地产成立了专门的投融资部,以探索金融地产业务模式。
事实上,在过去的半年时间里,信达地产在基金领域的动作确实不少。从公开的资料看,陆续参与设立过深圳信达城市发展基金、宁波汇融沁顺股权基金、芜湖信达丝绸之路投资基金、宁波汇融沁誉基金、嘉兴陆汇股权基金等多只股权投资基金。
产品设计上看,上述基金投资标的基本为房地产业务,可做成FOF基金或资管产品,以股权、债权或股债结合方式投向单体项目且单独核算收益。尽管投资策略与风控模式与市场上的其他地产基金并无太大区别,但这其中不少基金的优先级认购人都是信达资产,而且数额较大。
信达资产的光环,还在继续笼罩信达地产。
在信达地产的基金中,不少基金的大头由信达资产认购,持有和开发地块的项目公司股权则大部分由基金持有。这意味着,与信达地产进行合作开发的房企,很可能享受到信达资产的“照顾”,不需要过多担心风险问题。
土豪手笔
信达地产对土地的渴求,在最近的半年里爆发。
2015年7月28日,91.07%的溢价,7369元/平方米的楼面价,33.6亿元的总价,合肥滨湖区单价地王由信达地产创造。
2015年11月25日,72.99亿的总价,49152元/平方米楼面价,上海新江湾巨量宅地,收入信达地产囊中!这一战,信达地产刷新上海住宅楼板价新纪录,同时收获了一个霸气十足的代号:“我就是钱”。
一个月后的2015年12月22日,信达地产与龙光地产鏖战100多轮,以27200元/平方米的楼面价,30.3亿元总价拿下深圳新的住宅“地王”。
时隔数日,“我就是钱”的杭州版本上演。2016年杭州首场土地出让现场,信达地产以33.9亿元竞得南星宅地,溢价65.6%,成交楼面价36680元/平米,打破杭州宅地楼面价新高,成为南星桥地王—钱江新城地王—杭州地王。
如果按照2014年报给出的2015年计划60亿元的土地投资额计算,信达地产早已超标。此外,相比较早期主要通过不良资产收购以及股权收购获得开发项目,这半年来,堪称是信达地产发展历程中为数不多的通过土地招拍挂形式集中式拿地,当中六块地里四块为地王。
如此高调,渐渐引起外界的质疑。
对此,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副院长杨红旭对时代周报记者说,央企的天然基因使得信达可以激进地拿地,“通常情况下,央企有着融资上的天然优势,此外央企的考核机制注定对於单个项目的考核不和盈利挂钩,没有太大盈利上的压力,拿地自然不受桎梏。”
不受桎梏的背后,亦是在短期内会对所进入地区的房地产市场的刺激:拉高地价,抬升房价。
欧阳捷亦如是认为。在他的逻辑里,信达地产所拿的地块,直接拉高了当地的地价。“逐利”出发点下,高地价也会使得产品走向高端化。而欧阳捷的担忧是—在炮制一个个地王后,信达地产能否做出相匹配的产品来输出土地价值以及达成更大的利润。
要命的是,信达地产不得不面临高端项目操盘经验上的硬伤。
“信达地产处理不良资产的经验,更多是买卖的经验,这跟操盘高端项目之间有着天壤之别。真正进入地产开发领域,光是建筑设计上的各项指标要求就能让新兵们抓狂。”央视财经评论员薛建雄对时代周报记者并不避讳地指出。
在接连拿下四个地王前,信达地产的布局实际上以二、三线城市为主。
时代周报记者粗略估算,加上9月后获得的上海、深圳、杭州等地项目,信达地产的规划建筑面积已近552.23万平方米,其中一线城市占比19.2%,并主要以上海和广州为主(广州主要接盘信达资产的不良资产);二线城市比例目前高达45.2%,包含杭州、宁波、沈阳等;三、四线城市占比35.6%。
这当中,不管是上海松江新城的信达蓝爵、宝山美兰湖的信达郡庭、合肥银杏尚郡、重庆的滨江蓝庭,还是杭州北瓶窑的信达·柳郡等大部分项目,均为刚需产品。中高端的开发经验以及充足的品牌溢价,信达地产相对欠缺。
“标准化能力,产品能力,成本控制能力,营销能力、适应市场的能力等,是信达地产需要进一步学习的。”欧阳捷坦言。
寻找援手
目前看,合作开发,是信达地产开出的解缓地王压力的“药方”。
据时代时代周报记者了解,目前信达地产在杭州并无大规模的团队组建,杭州南星宅地不排除后续引入合作伙伴进行共同开发的可能性。 在公告中,信达地产也已经明确指出“未来可能引进合作方共同开发”。
合作开发这点,在上海新江湾城地块上已经展开。该地块的合作方便为此前在土拍时较上劲的泰禾集团。
分散风险、优势互补等优点自然不言而喻。但为何信达地产不先合作再拿地,而是先拿地再找合作?基於行业内部掀起的重组浪潮,全国工商联房地产商会理事李骁推测,不排除是做大资产包,放大估值的考虑。
欧阳捷认为,是出於抢占日后合作话语权的考虑,“这样我就有了谈判的筹码。”
“劳务输出角色,”是招商局南山地产上海公司常务副总经理雷小明给出的这一模式中开发商的角色定位。他对时代周报记者笃定地判断,未来金融行业肯定会大举进军房地产业,而由於缺乏自己的开发团队,入局的金融机构倾向於选择寻找开发商合作,“尽管如此,金融和地产的结合已经是发展的趋势。”
而在克而瑞研究中心分析师房玲和尹鹏看来,从表面上看,信达资产似乎正在谋划扩张房地产开发业务,并引导信达地产进行转型。但最终它只是满足主业资产配置需求的工具,始终还是为金融主业护航而生的。
“信达地产一系列动作,类似於早些年港资房企和国内房企的合作,”薛建雄认为,相比较开发商的资金来源,金融机构的钱是长期资金,比较低廉,可以承受长期的成本,获得囤地的溢价,“用金融机构的钱买地,用房地产的开发模式来赚钱,不失为一种好的发展模式。当然,技术和资金有效地合作,才会有更大的推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