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0章 医治道心(1 / 2)

动千山 海鲜烧肉 4192 字 1个月前

古玉民间流转数量巨大,就品相质量而言,民间藏玉不少要远胜於馆藏品。这可能同考古所讲的“十墓九空”有较大关联,也就是说馆藏一件,民间可能已取走九件之多。想来,远古时期的墓葬也不会为后世的盗取留有等级之分,因而九件中的品相总归要好过那单调的一件。更何况,中国盗墓的历史要远远长於近几十年的考古出土,明白了这点,就不难理解为何说中国古玩商圈的水要多深就有多深的道理了。正所谓:

古玉收藏皆凭缘,眼力脑力还有钱;

海纳百川不觉小,吾喜古玉藏民间。

汉沁色玉雕螭龙纹剑璏:66,700

白玉质,正面描绘螭龙纹样,两端向下内卷,有供穿挂之用的矩形孔。玉质细腻,玉色富有变化,略带红沁,工艺极精,面上剔地浅刻与阴刻相结合,螭龙卷尾屈身,龙首回望身后,张口怒吼,爪牙皆露,綫条行云流水,不失刚健有力,极见功力。剑璏是古代装饰在宝剑上的玉饰之一,一般固定在剑鞘鞘身一侧,其上的扁方孔可穿过腰带,使得宝剑剑鞘能够固定在腰间,方便佩戴和取用,常与剑格、剑首、剑珌组配使用。玉剑具兴起於春秋战国,而流行於秦汉。它们往往制作精美,用料考究,以彰显佩剑人之尊贵身份。明清以后,剑璏渐失实用,而演化作把玩器、文房器,称为“文带”或“昭文带”。

嘉德高古玉"TITLE="古玉鉴(四十):2015年春嘉德高古玉"/>

春秋谷纹玉环:69,000

玉料青绿色,表面为灰褐沁色。体扁圆,环内外均无棱綫。两面纹饰相同,皆为凸起的谷纹,谷纹以“丁”字形阴綫勾连。为典型的春秋战国玉器风格,当属春秋战国时期贵族随身佩带的身份表征。

古籍载环形玉器中倘若璧肉与孔的比例达一比一,则应视之为环。1983年考古专家夏鼐先生曾在《商代的玉器的分类定名和用途》一文中指出:“其中器身作细条圆圈而孔径大於器二分之一者,或可特称为环。”玉谷纹环雕工精细,有驱邪避凶之义。圆形似青天,谷丁纹象征着满天星星,以礼天用。

嘉德高古玉"TITLE="古玉鉴(四十):2015年春嘉德高古玉"/>

春秋勾连纹带沁玉佩4.5x3.5cm.

此器玉质为青白玉,器表带褐色沁。长方形扁体,边缘为扉棱状,两端对称,在正背两面用压地隐起的雕法浅浮雕勾连纹,勾连纹饱满,弯曲转折,排列有序,疏密有致,布满整个器身。上下两端各有穿孔,适於佩戴。工艺细腻周全,纹饰典型大方,包浆色泽浓而不艶,古意盎然。此玉佩为颇具代表性的春秋玉器,可能为组玉佩之一,保存至今,实属不易。

嘉德高古玉"TITLE="古玉鉴(四十):2015年春嘉德高古玉"/>

战国谷纹玉璧7.8cm.

《说文》释璧:“瑞玉,圆器也。”《尔雅·释器》载:“肉倍好谓之璧,好倍肉谓之瑗,肉好若一谓之环。”邢禹疏:“肉,边也,好,孔也,边大倍於孔者名璧。”作为上古礼器的一种,璧是为古代宗天礼地之重器,各种形制的玉璧均有着极为严格的等级规范。《周礼·大宗伯》载:“子执谷璧,男执蒲璧。”可见在上古时代,谷纹璧的等级之高。

玉呈青色,有扇状灰褐沁斑。通体圆环形,圆周有一圈阴刻线,内环一周亦有一圈阴刻线。两圈阴刻线所圈范围内满饰谷纹,

谷纹排列规整,雕工细腻精巧。整体玻璃光。如此精美的大尺寸玉璧较为少见,为战国玉器中难得的完美品相。嘉德高古玉"TITLE="古玉鉴(四十):2015年春嘉德高古玉"/>

汉玉雕龙纹璧:25,300

本品玉质灰青,有棕色斑沁,包浆浑厚。两面纹饰相同,璧肉以阴线琢勾云纹和抽象凤鸟纹,排列有序,充满秩序的律动感让人视觉愉悦,璧内透雕出廓龙纹,龙曲颈扭体,龙首、颈及身均运用经典的S形构图法则,使之洋溢出横空出世的灵性和霸气。龙口大张,龙首瞠目,昂然挺胸,身上饰蒲纹与卷云纹,带有浓郁的汉代之风。其中从龙首到蹬踏有力的四肢,出廓龙似能在流云中美妙腾跃,富立体感。此璧均衡之严谨构图,体现汉代玉璧象天之礼祭思想。

两汉是一个经学与神谶并盛的朝代,玉雕艺术集大成地将充满远古传统的原始活力的龙凤、神兽等形象,生动地呈现於水砂并下的琢床之上。汉人重建商周用玉礼仪制度的同时,承前启后地丰富礼玉、葬玉、瑞玉和陈设玉的体系和形制,汉代玉璧即是典型体现。两汉远逝,触抚玉璧,依旧能使人慨然感受到汉人根柢深厚的浪漫激情与欲上九天的冲涌力量。

嘉德高古玉"TITLE="古玉鉴(四十):2015年春嘉德高古玉"/>

战国镂雕龙纹璜10cm.

此玉璜通体墨色沁,呈扁平状,扇形。两面纹饰相同,器身雕夔龙纹。器两端各雕夔龙一只,居中共用龙首,龙身处兼以透雕小夔龙。龙首瞠目,毛发卷起,龙体饰以单或双阴綫雕刻细密斜方格纹,龙鳞熠熠,造型抽象写意,形态诡谲神秘,极富想像力。器身利用减地与浅浮雕技法满饰排列有序的鳞片,线条流畅,如行云流水,又似神龙畅游於天际,加上S形曲綫设计,龙姿虽静犹动。边缘出扉棱,杂以卷云纹、束丝纹,更显华丽。整器集切割、平雕、阴刻、剔地、透雕等技法,使玉佩表面具有浅浮雕感。包浆古朴自然,纹饰为典型的春秋战国时期风格,珍贵难得。

《周礼》云:“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以青圭礼东方,以赤璋礼南方,以白琥礼西方,以玄璜礼北方。”?玉璜早在新石器时代即已出现,此件玉器正是玄璜,应为战国时期用以礼北方之祭祀玉器。

嘉德高古玉"TITLE="古玉鉴(四十):2015年春嘉德高古玉"/>

汉玉雕螭龙纹鸡心佩:69,000

玉佩体扁,略作长方倭角形,中心穿一圆形孔,一面略突,一面稍凹,均雕刻线形流云纹。周边三面透雕螭龙纹,四肢有力,作张望状,姿态灵活,神态自若且又窍毫毕露。玉料呈白色,局部有黑色沁斑。质地细腻温润,雕刻精细巧妙。

鸡心佩又称韘形佩,源於商周时射箭时套於拇指之上的鈎弦器——“韘”。《诗经·卫风·芄兰》:“芄兰之叶,童子佩韘;虽则佩韘,能不我甲;容兮遂兮,垂带悸兮。”两汉时期,玉蝶成为最常见的佩饰玉,其造型有了很大的发展,整器作扁片状,盾形环变长,上尖下圆,左右镂雕出廓的螭、鸟、龙、云纹等。西汉晚期至东汉中期,浮雕动物逐渐运用到鸡心佩上,所琢龙、螭身躯矫健,肌肉隆起,充满活力,这是汉代韘形佩区别於战国玉韘的又一特征。

嘉德高古玉"TITLE="古玉鉴(四十):2015年春嘉德高古玉"/>

汉白玉觽:230,000

觿是古代佩玉中的名贵造型,此件为青白玉制,莹洁密致,玻璃光泽,局部受沁呈黄褐色。镂雕凤鸟一支,回首远望,喙张开,似正鸣叫九霄之上,阴刻眉目、冠羽,下半身渐抽象成如意云纹,周流回转,变幻莫测,具穿云之姿态。凤凰於飞,飞登九天,周游八极,轻扬舒卷,风姿绰约。阴刻线条细腻不失矫捷跃动之感,充分展现了汉代能工巧匠们的艺术创造力和对楚地文化神秘瑰丽之风的崇尚、继承。琢工刻绘皆美轮美奂,玉质上佳,不可多得。

觽,本为远古先民所佩带之兽角。因早期服饰不用纽扣,皆以绳带系结相连,解衣释服则多需借助於专用的器具,於是这种一端粗阔、一端尖细的弯角,被制作出来,用以解结解锁;后用玉仿其形,雕琢成一端较宽圆,另一端较尖细之弯角形佩饰,多做龙首、凤首、兽首造型,宜佩於身。

嘉德高古玉"TITLE="古玉鉴(四十):2015年春嘉德高古玉"/>

汉白玉龙佩:92,000

玉质青白,莹润光滑,因年岁高远,局部受黑沁,沁色自然,浑然一体,触手宜人。佩体呈不规则椭圆状,透雕一龙。龙首低垂呈三角形,双角高耸,脑后饰有长鬣,威风凛凛;龙身回环团绕,龙尾卷曲,周身雕勾连云纹作装饰,与整器浑然一体,线条流畅,雕缕精细。双面雕工,反面黑沁弥漫,宛如沧浪之水,波涛奔涌,营造出“神龙见首不见尾”的神秘感。

此件玉龙充满汉代玉雕的多视点设计,作者利用曲綫的错位,创造许多翻滚转折的视觉空间,其龙身所透雕间隙,既有空灵透视之意境,也有便於穿系丝縧、衣带之功能,可谓匠心独运,是一件极具造诣的顶级艺术品。春秋战国时期,传统玉文化进入“德玉时代”,以玉“仁、义、智、勇、洁”五品为贵,故君子随身必佩如此佳器。

嘉德高古玉"TITLE="古玉鉴(四十):2015年春嘉德高古玉"/>

汉玉雕螭龙鸡心佩8.2cm.估价:HKD500,000-800,000

此佩满沁,饭糁深入肌理。形象生动真实,动感强烈,造型张扬灵动,整器作扁片状,盾形环变长,上尖下圆,左右镂雕出廓,玲珑剔透,具备汉代玉作的典型特征。线条流畅,鬼斧神工,佩中心圆磨一穿孔,廓外镂雕螭龙,环佩身盘旋而上,引颈回首,阴线刻绘髭须飞扬,口张若怒吼状,气势磅礴威猛。环佩而下装饰流云纹和小螭,与螭纹浑然一体,蜿蜒不绝,线条行云流水,有苍龙教子之意,“翩若惊鸿,矫若游龙”之意境呼之欲出,打磨工艺极精,是汉代鸡心佩中的精品之作,河北省博物馆藏有同类玉器,可作比较。

《礼记·玉藻》:“凡带必有佩玉,唯丧否,佩玉有冲牙。君子无故,玉不去身,君子於玉比德焉。”汉代继承先秦“君子必佩玉”的思想,中期以前仍然流行以玉璜为主体的组玉佩。西汉中期以后,以玉璜为主体的组玉佩已不盛行。汉代流行的佩玉主要有环、环形佩、韘形佩。韘形佩又称鸡心佩或心形玉佩,是从先秦时期的玉韘演变来的佩玉。早期的鸡心佩器形简单,略呈圆筒状原为古人套在手指上,用於射箭时用的鈎弦器,相当於清代扳指。战国以后,玉韘演变成扁平状的盾形环,丧失了实用的功能,变为人们佩戴的装饰品,且男女皆可佩带。两汉时期,玉韘成为最常见的佩饰玉,其造型亦逐渐繁多,螭、鸟、龙、云纹等。西汉晚期至东汉中期,浮雕动物逐渐运用到鸡心佩上,所琢龙、螭身躯矫健,肌肉隆起,充满活力,为汉代玉韘区别於后代的又一个特征。本件鸡心佩体现了两汉时期琢玉的杰出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