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0章 医治道心(2 / 2)

动千山 海鲜烧肉 4192 字 1个月前

嘉德高古玉"TITLE="古玉鉴(四十):2015年春嘉德高古玉"/>

西汉玉雕龙凤纹璧:80,500

玉呈青白色,周身近半水银沁,体扁平。圆形,中心有一圆孔,两面纹饰相同。自外圈向内圈轮替雕琢龙凤纹与谷纹,外区共饰五组龙凤纹缠绕相交,内区谷纹满地,内外区以一周绳索纹相隔。

此类玉璧上的龙凤纹曾长期被称为双身动物面纹,日本林巳奈夫教授多年前将其释为龙凤纹,现学界基本已达共识。战国以前多见单纯的谷纹璧,自战国起,开始新增此类饰有二至三圈纹样的玉璧,至汉代达鼎盛。这类玉璧通常可达二、三十公分,外圈的龙凤纹可多达四、五组,古人主张天圆地方,有“以苍璧礼天”之传统,可见此器主要为祭天之用。本品直径近二十公分,外圈龙凤纹达五组,制作规整,质地坚硬,纹饰精美,是汉代玉璧中之精品。

嘉德高古玉"TITLE="古玉鉴(四十):2015年春嘉德高古玉"/>

西汉玉雕带沁剑珌:46,000

剑珌是安在剑鞘尾端的玉制品,流行於战国秦汉时期。此件西汉玉剑珌,玉色黄白闪青,莹润内敛,色泽青葱,局部受沁发白。整器上窄下宽,呈束腰梯形,体厚,两面纹饰不同,一面中部琢谷纹,四周一圈“T”形勾连云纹带;另一面仅减地隐起方折勾连云纹。纳鞘端并列三个圆孔,圆孔中间大,两旁小,另一端平素。

《说苑·反质》曾载:“经侯过魏太子,左服玉具剑,右带佩环,左光照左,右光照右。太子不视。经侯曰:‘魏国有宝乎?’太子曰:‘主信臣忠,百姓戴上,此魏国宝也。’经侯应声解剑而去佩。”从这则故事中可见西汉时期贵族阶层对玉具剑与玉佩饰等宝物之重视。此件西汉玉剑珌制作精湛,技法高超,用料精良,以浅浮雕技法为主,留有战国遗风,应为西汉前期之物,广州西汉南越王墓博物馆藏有类似西汉前期玉珌,大小纹饰工艺基本类似,可资比较。时时赏玩,慕古之情油然而生,叹汉代瑰丽之艺术魅力,令人心生向往。

嘉德高古玉"TITLE="古玉鉴(四十):2015年春嘉德高古玉"/>

战国谷纹玉环7.7cm.

玉色金澄,局部有褐色沁斑。器体扁平,正圆形。两面纹饰完全相同,饰排列有序的谷纹,谷纹颗粒小而细密,排列整齐,转角尖锐。内外缘各有凸出弦纹一周。整器形式古朴,去地平整,工艺精良,体量周正,比例协调,线条流畅自然,展现了战国玉器高超的制作水准,深具上古礼器之神秘威严,令人爱不释手。

《周礼·典瑞》:“子执谷壁,男执蒲璧。”谷纹最早出现在春秋时期的玉器中,当时黄河流域农耕文明正辉煌灿烂,其取自谷物发芽时形态,象征着万物苏醒,生机勃勃的景象,以及人们对风调雨顺之向往。汉宣帝时曾以方士言,为随侯(珠),剑宝、玉宝璧、周康宝鼎立四祠於未央宫中,可见玉璧直至汉代仍为礼仪用器,地位崇高。

嘉德高古玉"TITLE="古玉鉴(四十):2015年春嘉德高古玉"/>

西周玉束腰佩:71,300

玉质青白色,稍有状褐色蚀斑。佩作圆柱状,上窄下宽,略收腰,通身无饰,皮色如苍云漫漫,变幻瑰丽,中心钻有一通天孔,系绳以佩挂。绳上穿一绿松石,圆雕寿龟,灵气逼人,玉管在史前时期已普遍出现,后演变为勒子,挂於胸前或腰间,多属单独佩戴使用,也可与其他玉饰组合搭配。以常见形制来看,有圆柱形、扁圆柱形、纺锤形、方柱形等;早期的勒子,纹饰一般以素面为主,后出现各种纹饰,常见的有兽面纹、綫形纹、谷纹、文字纹等;在雕刻方式上,则有平面线刻、曲面线刻、浅浮雕、高浮雕、镂空雕等。

嘉德高古玉"TITLE="古玉鉴(四十):2015年春嘉德高古玉"/>

龙山文化玉刀34cm.估价:HKD300,000-500,000

玉刀,呈青色,器表多处受水银沁和灰白沁。体扁长,呈梯形,一端宽阔,一端窄而似柄,钻一孔;平背边刃,藏锋芒,近刀背处等距、双面钻三孔,体现出早期玉刀形制特点;全身素面无雕绘,以自然褐斑为点缀,天地玄黄,肃穆顿起。其包浆润泽,器型硕大,保存较好,存世稀有,具有龙山文化玉器之典型特征,学术价值极高,是史前时期的珍贵遗物。

诗经·卫风》曰:“谁谓河广,曾不容刀。”刀,本义为小船,故船形兵器亦引申为刀。玉刀是由新石器时代的石刀发展演变而来,当时石制工具与武器有斧、锛、刀、镰、铲、钺、戚等,随着时代的发展,变为玉制品,其用途发生质的变化,脱离实用,成为一种标志象征器。此类玉刀为仪仗、礼仪使用,后逐渐变为武器,再由武器变为象征性礼器。多孔玉刀为史前古玉的一个常见门类,兼有实用及大型礼器之功能,是当时部落首领权利与地位之象征。新石器时代玉刀多长条无纹,平首,玉刀柄不明显,只在刀背上有穿系孔,如龙山文化玉刀,在背上有四个孔。山东龙山文化西朱封遗址出土的四孔玉刀,与同期多孔石刀相同;而南京阴阳营出土的青莲岗文化玉刀还有多达七个孔。孔之用途多是来将器具固定在木柄上,以供穿绳索用。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也曾发现过七孔玉刀、三孔玉刀,形制较大,制作精细。这类玉工具、玉武器多置於墓主人的胸腹侧畔,拱绕其身,彰显着其对墓主意义特殊,可见当时社会财富与权力已集中到少数人手中,而使得玉刀这类物品成为他们的财富和地位的象征。

嘉德高古玉"TITLE="古玉鉴(四十):2015年春嘉德高古玉"/>

汉带沁勾连纹玉璧4.6cm.

璧是一种中央有穿孔的扁平状圆形玉器,为我国传统的玉礼器之一。璧为重要的礼器“六瑞”、“六器”之一,《尔雅·释器》载:“肉(器体)倍好(穿孔)谓之璧,好倍肉谓之瑗,肉好若一谓之环。”《周礼·春官·大宗伯》有“苍璧礼天”的说法,据此推演,玉璧在古人心目中是权力地位的代表,早在新石器时代即有玉璧,经三代、春秋、战国、两汉,迄於明清,历代皆有制作。本品白玉质,温润通透,满布深浅沁色,包浆熟络,璧上刻勾连纹,构图优美,刻画精细,厚重典雅,整体工艺流畅简洁,技法精湛,古趣盎然。

嘉德高古玉"TITLE="古玉鉴(四十):2015年春嘉德高古玉"/>

汉白玉带沁凤首带鈎:23,000

凤头作带鈎之首,眉眼秀美,双耳作如意型下卷,喙短而略弯,鈎身窍细修长,鈎尾镂一孔,孔周饰如意云纹,并阴线刻绘凤足,略带红沁,宛如云霞,可谓首尾呼应,神来一笔。下承圆钮,虽观之简明,但其制作工艺难度极高,因其刀刀见功,充分彰显汉代碾玉工艺的最高水准。造型小巧精致,玲珑可爱,堪称鬼斧神工。

玉带鈎一般为束带之用。带鈎最早使用於春秋时期,战国后人们把制作精美的玉带鈎当做装饰品。带鈎不仅装在革带上便於束腰,而且也装在腰的两侧,用来佩刀、佩剑、佩印、佩镜等。

嘉德高古玉"TITLE="古玉鉴(四十):2015年春嘉德高古玉"/>

汉玉雕螭龙纹剑璏:345,000

剑璏为古代玉具剑饰,呈长方形,前后两端内卷,背后有长方形孔,用以穿插腰带。玉剑璏是镶嵌於剑鞘上,供穿带佩系之用。璏嵌於剑鞘中央,正视为长方形,其上一般雕琢云纹、兽面纹、螭虎纹等纹饰。底下有一方框,便於革带穿过,可固定剑於腰带上。在古代是地位和权利的象征,玉剑璏是贵族特有的配饰。此件汉代剑璏,红沁弥漫,古雅非凡,工艺极精,面上剔地浅刻与阴刻相结合,饰螭龙纹,螭身线条流畅,呈S型蜿蜒,鬣须飞扬身畔,卷曲如意,瑞意之间,霸气十足,尤为少见之处是本品为螭龙纹出廓剑璏,十分珍罕。本品刀法犀利,形简意真,极见功力。

嘉德高古玉"TITLE="古玉鉴(四十):2015年春嘉德高古玉"/>

汉玉雕螭龙纹璧:46,000

玉质因年代久远,通体呈鸡骨白。双面雕工,边缘起轮廓线,正面采用剔地和阴刻技法,浅浮雕二螭龙,螭龙扭颈回首,亚字眉眼,炯炯有神,广额如意形大耳,眼际往上翻卷,与颈、身互连接。螭龙身躯修长,肢体柔韧,攀伏於璧上作“三停”蜿蜒,前肢收於腹下,紧依璧孔周圆上方;后肢则向两侧开张,穿梭前行,蓄势待发,营造出慑人气势。玉璧背面满布乳丁纹,排列细密,一丝不苟,光润肌理,有如波光。整体布局饱满,充满张力,雕工苍劲,线条流畅,有汉代典型健劲之气,保存完整难得。

《礼记》记载“苍璧礼天,黄琮礼地”。 “苍”即“草色也”,是言古代玉璧,实际青玉为上。玉璧为古代礼仪六器之一,作为人们与天地沟通的媒介,等级极高。璧常见雕饰为谷粒纹,而玉璧中最华美尊贵者,莫过於饰以虺、螭、龙纹。螭龙纹在战国时期楚文化器物上已出现,又影响到汉代,大量使用於玉酒器、玉剑饰、玉佩饰之上。汉代谷纹谷粒小而圆,为较高的凸起,且排列稀疏,亦是受战国长沙地区楚文化之浸染熏陶而有此特征。

嘉德高古玉"TITLE="古玉鉴(四十):2015年春嘉德高古玉"/>

汉水晶熊一对HKD:112,700

圆雕,水晶质地,呈玻璃光泽,多处可见红褐色丝状和点状沁,熊一大一小,形象逼真,体态笨拙,憨态可掬,均作弓背状,躯体庞大,四肢粗壮,大腹便便,右爪呈挠头状,左肢抚膝,下肢跪地,头部下垂,面部呈三角形,吻部突出,尖嘴张开,似正在咀嚼食物,圆坑状小眼,两耳竪立。小熊姿势与大熊相若。两只水晶熊双颊鬃毛窍长,脖鬃、尾部等细处均以阴綫刻出,刻画整齐,《中国青铜器全集·12卷·秦汉》即收录了一对东汉铜鎏金熊,本品和此双熊风格相同、姿势相似,都具有典型的汉熊特点。本品选材精细考究,技法简练娴熟,全无匠气,清新脱俗,是一件珍贵优美的艺术品。

嘉德高古玉"TITLE="古玉鉴(四十):2015年春嘉德高古玉"/>

(资料来源:中国嘉德(香港)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