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有话要说: 因情节原因,今日两更,此为首更,二更在21点。
清晨5点,窗外的世界已经变得清晰。
灼热的阳光,透过浅淡的白云照耀在车窗玻璃之上。
蓝色的遮光窗帘此刻已经毫无作用,车厢里的乘客一一从睡梦中醒来。
……
……
临近6点,乘务员已经开始进入车厢收起遮光窗帘。
北城一中的旅游小队其中5个人都在车厢的两端排着队。
第一个洗漱完毕的江晨,正在座位看守大家的行李。
且不论江晨本身就是注重形象的处女座,何况此次同行的还有简听在。
江晨自打醒来以后,窜进脑海的第一个念头就是洗漱。
洗漱在醒来的那一刻,比上厕所更为重要。
厕所之急她还能忍,但是在喜欢人面前形象扣分,绝对不能忍。
……
……
旅游目的地虽然说起来是桂林,但是实质上,严格来讲,大家此行的目的地是,阳朔。
桂林山水甲天下,但是具体到地方,若是要看到在20元人民币上出现的山水风景,还要去到阳朔才行。
一行人下了火车,就直奔火车站不远处的桂林长途汽车站。
长途汽车站里有直接开往阳朔的大巴车。
约莫1个半小时后,大巴车进入阳朔客运站。
彼时正是早上7点多,早餐时间。
听从领队江晨的安排,大家在阳朔客运站附近随意找了家桂林米粉店,打算早餐过后再从此处出发。
虽然是随意决定的早餐店,但是米粉刚一入口,美妙的味道就引得吃货们纷纷想起立鼓掌。
5元钱的素米粉,老板娘大方的送了他们每人一杓切片驴肉。
江晨对店内卤制而成的驴肉简直是惊为天人。
怎么会有如此符合她的口味的东西?
在北城市的时候,江晨经常会被江父带着寻味美食。
夏天进到小炒店里,江爸爸就会点一道凉拌驴肉。
因为对“驴肉”这种非常见的荤食有种不知名的抵触心理,江晨在此之前从未尝试过它的味道。
直到眼前的这碗桂林米粉。
当它搁置在自己面前,江晨一度因为惯性思维误以为其中的卤肉是牛肉。
直到吃入口中才感觉咀嚼的口感和肉质完全不是牛肉。
未等江晨问出口,一旁的钱思远就先行发问,
“老板娘,请问碗里加的是什么肉啊?”
“驴肉。”
一碗加了驴肉的桂林米粉,米粉入味而爽口,卤肉筋道而留余味,刹那间使得一路颠簸而来、在硬座间未能睡得满意的吃货们,因为眼前的美食一扫阴霾。
离开早餐店的时候,吃货们仍是不住地夸赞这碗桂林米粉的好味道。
“我们回去的时候,再来这家店吃吧?”
陈灿显然已经在考虑十几天后的事情了。
“同意。”
“可以。”
於是十几天后的返程行程,就这么因为一碗桂林米粉而提前确定了。
……
……
临行前,江晨在网上查询了很多驴友还有游客返程后的心得体会,最终决定此行入住阳朔的中心地段。
阳朔的中心地段,是本区域的游客胜地,距离阳朔汽车站还有近2公里的路程,他们还需要搭乘一段小巴车。
所谓的中心地段,其实就是以阳朔“西街”为中心的地区。
“西街”是阳朔最有历史的街道。
始建於1674年,它东临漓江,直对东岭,西对膏泽峰,旁靠碧莲峰,宽约8米,长近800米的路面,用桂林本地产的槟榔纹大理石铺成,暗青油亮,两旁是清代遗留的低矮砖瓦房,白粉墙红窗,透着岭南建筑的古朴典雅。
早期的西街没有现在这么长。
它的得名缘由其地理位置。
阳朔县城在元代至正年间筑成石头城墙后,以县衙前的街为署前街,与从东到西的一条横街相接,往南至碧莲峰下一段则为小巷,东边一段通漓江边城墙,与南街相接,后来把这一带通称为十字街,往西街一段最长则叫西街。
早期的西街西段由於城墙围住,不能直通膏泽峰下。
要从西街出城须经过江西会馆对面一段小街叫西横街的折向正西门才行,所以说西横街实际上也是西街的组成部分。
后来,修了桂林至荔浦的公路后,西街人为了出城方便将城墙拆开一段直接公路,并在旁边修建有最早的汽车站。
并把东边直到西城边的一段改称西马路。
新中国成立后一直叫西街,只是文革期间因避忌“西”字而改称东风路,取其“东风压倒西风”之意,直到1982年才得以恢复旧名。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阳朔对外开放,西方游客发现了西街,同时,他们对当地古朴典雅的民居和传统文化、民风民俗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从此,每年到西街观光、休闲的境外旅游者超过数十万人次。
他们有住几天、十天半月的,也有住一年几年的,有的干脆在西街成婚、开店。西街成了中西文化交融的“洋人街”,超越地域的“地球村”,规模庞大的“外语角”
而今天,外国人在此开店就有20多家,因此西街又被称为“洋人街”。由於西街男女老少都能说外语,故又把西街喻为“地球村”,每年接待的中外游客达150万人次之多。
旅游小队此次旅行的落脚点就在与西街一路之隔的半山腰上。
这里有间名为“有家客栈”的民宿。
就网络照片来看,“有家客栈”不仅地理位置符合游客的心意,而且客栈内的环境也很符合年轻人出门旅行的要求。
仿古石建而成的三层民宿,房间内部温馨而干净。
入住者还可以共享一楼的公共空间。
公共空间里,旅游手册、网络、纪念品还有咖啡饮品售卖区,一应俱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