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小政权初具雏形(1 / 2)

第226章 小政权初具雏形�6�9�6�9帅府的门匾再次更换,由定虏伯府换成定虏侯府。府内花木池石基本不变,却新设了不少机构部门,以适应赤军的快速发展。

新设军机处,为丹初的幕僚机关,成员只有两个人:左参军方以智、左参政俞厚基。

明朝在省一级设有参政一职,从三品,可以看作是布政使的副手。到了明朝中后期,参政常常兼任分巡道的职务。分巡道为监察官,有了参政的官职,就完全可以干涉地方政务,事实上成了知府的顶头上司,造成监察权与行政权的混淆,流弊甚远。

丹初改俞厚基为左参政,辅助他掌管政务,提拔方以智为左参军,辅助他掌管军务。盖因政务远比军务繁杂,俞厚基精力充沛,擅长处理繁务。方以智见识高,擅长运筹帷幄,更适合处理军务。

军机处名为岑丹初的幕僚机关,实际上已成为赤军的决策机关,统揽军政大权。

除两名幕僚外,军机处还有三班书吏,昼夜不间断值班。俞厚基、方以智二人亦轮流在军机处值班,以随时处理紧急要务。

情报局地位重要,作用突出,转隶侯府,直接向丹初负责。

除此之外,侯府还新设三个机构,即秘书局、仪卫局、内务局。

秘书局负责管理文书,安排岑丹初的日程,随时为他服务。

仪卫司主管保卫、仪仗、侍从,与丹初朝夕相处,虽然无甚职权,却相当紧要。

内务司则主管侯府内部各项杂项庶务,除了保障各部门日常运转外,还需服务各房家眷。

经过这番改革,侯府下设一个军机处、四个局(情报局、秘书局、仪卫局、内务局),职责功能清晰,气象一新,俨然已是赤军最高权力机关。

政府这一块,赤军征用原布政使衙门,改称为“赤军政府”,简称“军政府”。

广西布政使衙门按制设在桂林。赵壹任布政使时,始驻南宁。后永历帝巡幸南宁,赵壹侍从有功,布政使衙门相当健全。徐彪作乱南宁,驱逐赵壹,布政使衙门始废。

这年头礼乐崩坏,朝廷权威荡然无存。丹初要整理军政,提高行政效率,也顾不得那么多了,干脆成立军政府。

军政府首脑称元首,由丹初亲任,下设左参政、右参政实际主持政府事务。右参政明确为左参政的副手,左参政入军机处办事时,右参政主持政府。参政之下,设一名同知、一名佥事,辅佐左右参政处理政务。

由於政务繁忙,同知、佥事之下另设参议,人数不等,负责辅佐政务。

军政府内设十房,除吏、户、兵、刑、工五房(礼房裁撤)外,再加宣、抚、商、学、技五房。宣房主管宣传,启发民智。抚房负责统战土司、联络忠贞营大西军等。商房主管商业,以鼓励绅商投资工商业。学房主管教育,扫除文盲。技房主管科学研究,改进科技工艺。

听起来有些拗口,但部、院为朝廷六部专用,丹初不敢贸然称部,仍以房相称。十房之外,另有庶务、照磨、承发等部门,不必细述。

军政府之下,府、县(州)、乡政府皆照此制度,内设十房。

十房之外,另有永安大学、邕宁公司、盐业公司等机构,归军政府领导。

政府之外,另设行御史台、行大理寺,分掌监察权、审判权,与政府保持相对独立。

御史台、大理寺都是朝廷机构。东汉至元朝,监察机构多称御史台,明朝改御史台为都察院。大理寺仍为明朝最高审判机关,但明朝诏狱格外发达,大理寺、刑部的职权常常受到侵蚀。

丹初将其命名为行御史台、行大理寺,以示仍为御史台、大理寺的下属机构。但实际上,行御史台、行大理寺只向侯府负责,与永历朝都察院、大理寺全无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