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九十章 萌动20(2 / 2)

再加上地上的祭庙和陵园,因此,各种事先准备的时间和功夫也见得不少。

虽然一路过来国人和藩民都已经是面有菜色,但似乎丝毫不能影响辽城方面,在丧礼上奢事大办的决心与气魄,

或者说,他们有意通过保持隆重而繁琐的丧礼,来在众多世臣分藩,乃至外在的盟友面前面前,昭示身为本家的权威和等秩森严,或者说是积蕴深厚吧。

在此期间,我也由罗允孝派出的通事和舍人作陪着,与列位在职的当权之辈,各自交游接引一番。也算给他们混个日后脸熟,体会一番后罗允孝时代的罗藩风格与用事态度。

由此期间也得到更多的内幕和风闻:

比如罗允孝回归本家的第二天开始,就一口收纳十几个妾室;其中最宠信的是一个叫宰奴的新纳妾侍,连带其家人都一夜之间鸡犬升天,其兄长从管理藩奴的归化人头目,摇身一变成了新授的普宁城主;

而对一个叫窈娘的女子,格外的言听计从。而这位窈娘也是如今掌管后宅的女官之首,官拜内造大尚,人称苏大尚。

而通过这个女人的门路,甚至可以重金求取和谋得一些,本家中下层的职位和头衔;或是在仪制上获得一些便利和特权,乃至一些远地的城主什么的。

此外,据说这个女人还在幕后隐隐掌握着,将偌大外郭诸多抄没的产业,重新竞价发卖以充公用的便宜之权,因此一时间门下投拜者若市,谓之炙手可热。

甚至还有传闻说,临近的仓岩州和勿州,有好几位原本内定被剥夺领有的世臣,也是因为即使走通了她的门路而保住了领下,只受到降阶、罚金和加倍贡给的惩罚。

而对我来说,这个消息中蕴含的信息量,就有些令人意味深长了。

就在这结交往来,兼带见证和风闻,各种政治交涉和妥协的日常当中,数天时间就一晃而过,最终到了卜定出殡的吉宜之日。

只是,站在安舜堡的城头上,看着从数个城门鱼贯而出,又汇集在东面大行拜礼之后,在鼓乐吹打声中,扶从着调虎纹的柏木梓宫蜿蜒而去的大队浩荡人马;

我忽然有一种奇怪的预感和错觉,这似乎就是罗藩最后的辉煌和回光返照了。也多少让我有些开了一番眼界。

作为边藩诸侯的治丧,虽然比不上传统帝王的规格,但在相应的程序和礼节上,却也是不相多让;大到主持丧仪的相应人选和配陵的仪仗规格,小到行人具体物件的用料,都是事关体面和威信,不容轻疏和纰漏的。

而从初终—复礼(招魂)→设奠立帷堂→讣告,为位,为铭→吊丧赠禭→沐浴→饭含→袭→设重→小敛→大敛→成服,往往要持续好几天甚至一旬的功夫。

整个过程充满了庄重而典雅的古风,而据说其中许多礼官和细节安排,甚至都是从几百年上千年传习下来产物;相比之下,我所出身那些南海岛洲上的外藩诸侯们,相应的葬仪和礼俗,就只能用因陋就简来形容了。

而这一次又是两代藩主一起操办的,因此按照尊长秩序,两者之间还要拉开间隔,虽然其中大部分都已经在内城完成了;但是剩下扶棺入殓覆土安陵的流程加起来,几乎没有十天半个月,是没法中规中矩的像样操办下来的。

再加上即将进入盛夏之期,因此哪怕是连日阴天之下,期间不乏一些年老体衰的家臣或是族人,在丧礼中体力和精神不支,昏阙和病倒的消息。

我勉强算得上是远宗,又是重要的外盟。因此,除了一度应许进入内城,站在一干族亲重臣的前排边缘,代表本宗短暂的吊唁和献仪之后;就得以免于这些繁琐的丧礼之劳,只要在驻地做壁上观,一边打听消息就好了。

毕竟,对绝大多数人来说,真正的重头戏是在葬礼之后,例行的朝见大礼上;据说代藩主罗允孝有意在这个场合,从罗湛基留下的诸子之中,正式确立罗藩世子的人选,以安众人之心。

或许待到那时候,才是各方势力粉墨登场,或是上串下跳,乃至图穷匕见的舞台和时机。

然而,就在此时此刻,来自罗氏内宅的一个消息;让新仇旧恨的情绪一股脑儿得涌上了我的心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