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百六十二 0万民食(1 / 2)

汉祚高门 衣冠正伦 2618 字 12天前

一百多万人,再加上十余万大军,包括数万战马、牛等畜力,每天需要消耗多少粮食?

这一点哪怕是眼下的沈哲子,都仍然没有一个具体的概念。因为实在是太难统计了,而且这些人口、兵力也并非集中在一处,而是广泛分布於黄河两岸。

沈哲子所知道的是,如今他所控制的各方,没有一处不在深受粮困。而也正因如此焦灼,他才深刻体会到自己是揽了一个威力多么强大且随时都会爆炸的火药包在怀内。

淮南军在河北所得不独只有人口,黎阳、邺地、汲郡等区域周边也不乏存在年久、不乏厚储的坞壁,单单在粮食方面的获取,有统计的便有将近三十余万斛谷米所得。但这相对於庞大需求,仍是杯水车薪,快速消耗一空。

原本沈哲子还寄望於能够在河洛有所收获,毕竟桃豹占据河洛数年之久,虽然乏甚经营,但河洛平原优越的地理条件摆在这里,哪怕单凭掳掠,也能略积薄储。结果金墉城一把火烧成飞灰,不独全无所得,还需要头疼军队的驻扎问题。

想要满足这么大的粮食供应,其实最上策还是自给自足,就地补取。但眼下的形势是,周遭几乎根本不存在什么储粮大户的对手,即便是即刻开始屯垦,也是远水难解近渴。

所以就地想要获得补充,还是需要依靠最原始的渔猎采樵,如此也能将人力充分调度起来。

河北所得百万人口,眼下主要还是集中在黄河沿岸郡县之间。当沈哲子抵达洛阳之后不久,便有将近三万户民众被转移到了河洛,这极大充实了河洛地区的人气,但再加上原本当地生民,以如此薄弱的生产基础,已经达到了一个容纳极限。

另有超过五万户生民一直在向南转移,已经将要抵达淮南都督府此前所控制的陈郡、颍川等郡县,可以陆续填入原本就有的屯所中,就近而食,极大程度上减少了沿途运粮的消耗。

如今晋军那令四方之敌人人称羡的强大船队,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在黄河并其支流上昼夜捕捞各种河鲜。沈牧从泰山郡搜罗了一部分粮食并极为重要的几千石食盐,算是稍解燃眉之急。

当然晋军的粮食供应对於这数量庞大的难民们也不是予取予求,尽可能的将人力都动用起来。他们想要熬过寒冬,所困不独食粮,还有住所、取暖等问题。

在真正严寒到来之前,必须要建设起足够乡民居住的房屋,这一点同样刻不容缓。所幸这方面材料倒是不乏,荒野中的干草、芦苇、竹木等物,都是搭建屋舍的材料。

当然这样搭建其的营地在防火方面就需要做到极致,也幸在生民多为赤贫,根本就没有私自开伙的储蓄和需求。

所以各个居民营地结构倒是趋於统一,四方的围墙设於背风处,因为不像江东降水频密,积水方面需求不算太大,基地深挖半陷土中,堆土为垒,取暖并饮食主要依靠位於营地正当中的大火塘

--0---0---小--说---这是华丽的分割线--

汉祚高门00小说网友请提示:长时间阅读请注意眼睛的休息。00小说推荐阅读:我的前任是嫦娥

-0--0---小--说---这是华丽的分割线---

生民渔猎樵采所得,俱都需要集中储备,集中分配。这虽然增加了管理负担,但却能够最大程度避免民众逃亡和哄乱。

但即便是如此,单凭这些所得,满足基本生存所需都做不到,更不要说当户外生产完全不能的寒冬真正到来时所需要的储备。

所以沈哲子的第二项举措,就是打秋风。虽然在整个中原地区,包括近畔四周,都已经找不到一些能够提供补充的势力,但更远处还是有的。

比如河东、弘农、上党等郡国之间,仍有一些晋人豪宗并诸胡部落等势力存在着,这些地方眼下虽然仍未归於王化,短期内沈哲子也不打算再继续用兵,但不妨碍吓唬他们。

所以在洛阳周边刚刚有所稳定的时候,沈哲子便往四方频频派遣使者,大凡有所听闻的乡土势力俱都前去拜访。当然拜访之外,敲诈勒索是最主要目的。

这些势力想要安稳存在,上交保护费那都是应有之义。石赵统治这里的时候,这也是他们生存之道。沈哲子虽然是以王师自命,但并不打算放弃这一传统。进献多少是心意,并不强求,但是心意多少却能显示出这些人对王师北进的态度,来日自然会有亲疏对待。

当然,这一举措主要意思还在於彰显王师的影响力,钱粮索取还在其次。而且这些乡豪势力就算有所储蓄,较之赤贫乡众也不过险胜一筹,若说能够积攒下如江东沈家那般富可敌国的家业,也是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