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5章 江右学派——邹守益(1 / 2)

史事讲将 徐夏半生 1264 字 16天前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史事讲将 1说网”查找最新章节

邹守益,字谦之,号东廓,江西安福县北乡澈源人,著名理学家、教育家。一生尤其重视教育,崇尚简易明白、朴实无华、直指本心。把王守仁的“致良知”学说作为道德教育的根本,并对“致良知”作了充分的发挥。著作有东廓文集诗集学豚遗集等,今有东廓邹先生遗稿传世。

邹守益,少年时便博览群书,以理学气节自命,17岁时中江西乡试,参加会试,当时著名哲学家、教育家、王守仁为同考官,见邹守益考卷非凡,便将他拔为第一,参加廷试又名列进士第三,被授为翰林院编修。任职仅一年,便辞职回乡,专心研究程朱理学,但对二程、朱熹的“格物致知”学说久思不得其解。王守仁在赣州任地方官,邹守益前往谒见,两人反复辩论“良知”之学,邹守益对王守仁的“知行合一”和“知行并进”学说,以及用反求内心的修养方法,以达到“万物一体”的境界,心领神会,极表赞同,使过去存在的疑虑一扫而空,恍然大悟地说“道在是矣”于是,拜王守仁为师潜心钻研阳明心学,邹守益从此成为王守仁的高足弟子与良友,并开始在赣州讲学。

朝延起用邹守益,路过浙江又会见了王守仁,相论问学一个多月,王守仁恋恋不舍,学生问其故,王守仁答道:“曾子有所谓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谦之近之矣。”朝廷爆发了争论世宗本生父尊号的事件,史称“大礼议”。邹守益刚正不阿,大胆上疏力谏,并指出世宗的行为违背礼教古训,要求世宗纠正错误,信用忠臣,世宗大怒,下诏狱严刑拷打,并贬为广德州判官。

在广德,邹守益以教化治郡,撤销不在祀典的祠庙,建复初书院,延请王守仁高足弟子王艮和其他学者来讲学,并作谕俗礼要在百姓中宣讲。当时的思想家、文学家李贺对邹守益在广德务以教化为重的治理方式很是钦佩。邹守益在从政之余回到安福,与三舍刘邦采等在安福的王门弟子联系建立讲会“惜阴会“,讲会隔月举行,每次五天,安福和吉安等地的同道闻风赶至,甚至象钱德洪、王镜等王门高足也专程从浙中赶来。

惜阴会的建立,为江右王学的确立奠定了基础,王守仁听说惜阴会建立,特作惜阴说予以高度的评价:“同志之在安成者,闲月为会五日,谓之惜阴,其志笃矣。知良知之运无一息之或停者则知惜阴矣,知惜阴者则知致其良知矣。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知微之显,可以入德矣。”

邹守益升为南京礼部郎中,广德州的士民为颂扬他的政绩,立生祠以纪念。王守仁去世,守益哀伤万分,为继承王守仁遗志,守益与湛若水、吕楠、钱德洪、王钱、薛侃等论学,讲会不息,并在杭州建立天真书院,集同仁讲学,传播王学。

邹守益回到家乡传经讲学,他热心家乡公益事业,倡导在家乡兴利除弊,他对县内编修县志、族谱,重刻厘弊军册等盛事热情支持并作序。主要有安福丛录序安福粮总录序安福三刻县志总序安福重刻厘弊军册序遗爱集序等。他崇尚忠义正直,疾恨邪恶奸诈,他作李忠文公祠碑以纪念李时勉,作刘忠憨公祀典碑以纪念刘球,大力张扬正气。

他还与刘邦采、刘文敏、刘子和等人创建复古、复真和连山诸书院,并作重修学宫记创建复古书院记重修儒学记以叙其事。他酷爱家乡的山山水水,对家乡的一草一木饱含深情,每当闲遐之时,他便游览县内的风景名胜,并多有唱咏。蚓游武功上西石屋山集云庵谈道石游机心潭至龙潭同讷溪罗念庵刘游九峰石屋山游天台山马迹石过三峰归自武功至瀑水岩等,为后人留下了许多清新瑰丽的诗作。

为了传播王学,邹守益还利用县内书院,为四乡会讲授阳明理学精髓,春秋两季则合五郡出青原为大会,郡邑乡大夫都前往参加。这是继惜阴会后,江西又一个闻名中国的学术盛会,来自江西乃至全国的王门弟子,在这里聚集一堂,探讨学问,在邹守益等人的努力下,青原山成为当时一个重要的学术中心。

邹守益任南京吏部考功郎中,次年为司经局洗马,充经笼宫,为皇帝讲解经传史鉴。不久,又改任太常少卿兼侍读学士,执掌南京审林院,这期间邹守益都是任文官,没多少实权,原因是他刚正不阿,敢言直谏,为朝廷所顾忌,所以敬而远之。在任南京国子监祭酒后,邹守益一上任就着手整顿学风,严格学校管理,激励学生专心向学,后又因犯颜直谏被贬滴归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