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日,天气晴好。
沈琇的心情,却说不得是阴是晴。他早早起了,跑到东厢,带了几分忐忑道:“大哥,我这样装扮行么?”
沈琰向来起的早,已经梳洗完毕,正在书案后修改学生的课业。
闻言,沈琰抬头看了看沈琇,就见他身上穿着件八成新的儒服,头上也戴了儒巾,看着同平日里装扮相差不大,只腰间多了一枚寸长的白玉平安无事牌,脚下换上了一双新靴。
“靴子是不是太新了?”沈琰道。
如今习俗,虽重奢靡,可读书人又要倡导简朴,不兴穿新衣服待客。那般郑重,倒显得自己身份先低了三分。
沈琇低下头看了几眼,也是不满意,道:“我也这样觉得呢。可先前的那双靴子,因过了两回水,都褪了颜色,又太旧了。”
沈琰失笑道:“你要去见沈瑞,又不是去见哪家小娘子,作甚如此扭捏小气?”
沈琇讪讪道:“我不是怕他误会么?总要让他晓得,咱们就是自己靠自己,日子也过的顶顶好,不会趁着机会就攀附了过去。”
沈琰摇头道:“二弟多想了,平常心,平常心为好!”
沈琇摸着鼻子道:“真是没想到与那小子有这样的缘分,早知今日,当年在族学中就不该生了嫌隙……”
沈琰笑道:“二弟觉得沈瑞是个记仇的?”
沈琇轻哼一声道:“瞧他那幅做派,就好像自己是大人,旁人都是孩子似的,放在心上才怪。”
不怪他不服气,论起年纪来他可是比沈瑞大两岁。可不知为何,他就是生出一种沈瑞能与兄长平等对话,自己反而像是见了大人似的拘谨。
兄弟两个说着话,上房白氏却是觉得不对头。
日上三竿,沈琰还罢,按照书院里的课程安排,并不需要每日过去点卯,沈琇却不应该在家里。
她扶着小婢的手进了东厢,也不与长子说话,只满脸关切地看着幼子,问道:“都过了晨正,二哥怎还不去学里?可是有哪里觉得不舒坦?”
沈琇笑呵呵道:“娘,我好着呢,今日在书院那边告了半日假,要随大哥出去应酬。”
白氏的脸一下就撂了下来,转过身来,对着沈琰抱怨道:“大哥是个有主意的,整日里在外应酬,也轮不到我说教,可是你二弟还小,读书才是正经事,何必拉着他去应酬旁人?”
沈琰只有苦笑,也不辩解,只似笑非笑望向沈琇。
沈琇忙拉了白氏的胳膊道:“娘,这不干大哥的事,是我非要跟着大哥出去。我也大了,总要见见世面,省的被人当成是乡下来的土包子!”
白氏听了,顾不得再斥责沈琰,拉着沈琇,满脸担忧道:“是不是书院里有人欺负二哥?我早说了,城里人都是先敬衣冠后敬人,京城这边更是厉害。偏生你大哥小气,不肯与你多做几身新衣服穿。”
沈琇皱眉道:“我又不是小姑娘,非要收拾得花枝招展的?娘真是的,有事没事老抱怨大哥做什么?大哥每日里赚钱养家多辛苦,娘不说多关心几句,反倒满是埋怨。”说到最后,已是带了不忿。
虽说白氏在两个儿子之中,明显地偏着沈琇,可沈琇只觉得为难与添乱,怎么能安安心心地享受这份偏爱?
长兄如父,在他心中,与兄长的兄弟之情,并不亚於与白氏之间的母子之情,甚至可以说更重。
前些日子的冰盘,次日知晓东厢没有后,沈琇立时就不肯再用,打发人将冰盘送到上房。直到白氏也打发人往东厢里放了冰盘,沈琇才肯接着用。
一回两回的,白氏“屡教不改”,沈琰没说什么,沈琇却觉得满心闷气。
家中拢共就三口人,好生过日子不好么?
白氏被沈琇噎得说不出话,脸上就露出几分委屈:“我埋怨甚么了?我不过是怕你们在外头委屈,想要大家都过好日子。”说话间,眼泪就要掉下来。
沈琇忙道:“好,好,娘您没埋怨……是儿子错了还不行?你可别掉眼泪,要不气哭了娘,大哥就要揍我了……到时候哭的就是儿子我了……”
白氏倒是不哭了,只是心中发酸,道:“你倒是只记得听你大哥的话……”
沈琰在旁,听着母子两个说话,始终没开口。
白氏想着这些日子用去的冰,心中的怨气倒是散了,生出几分悔意来。加上长子冷冷清清的模样,她就越发心虚,只觉得不自在,叮嘱沈琇道:“出去还罢,可不许吃酒!看着你大哥些,叫他也不许贪杯……”
叮嘱完,白氏也不等沈琇应答,就扶了小婢的胳膊出去。
沈琇跟在后边,送到东厢门口,才回转过来。
时间差不多了,沈琰正收拾书桌上的东西。
沈琇低声道:“不是都说‘为母则强’么?娘这样的性子,大哥这些年还真是辛苦了……”
沈清去世时,沈琰不过十一、二岁,沈琇更小。
换做旁人家,儿子这么小,当娘的肯定要立起来,好庇护儿女。偏生白氏性子软懦,丈夫一死,除了哭哭啼啼,什么也顾不上。
白氏娘家那边,本是乡绅人家,祖上也曾风光过,只是近些年子弟不成材,之前将女儿嫁给并不富裕却有功名傍身的沈清,不过是为了投机,嫁妆也给了不少出来。等到沈清病故,两个外甥还小,白家就变了嘴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