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两日后是休沐之后的第一次朝会。新君即位后的第一个朝会,被陈梓坤轻描淡写的给糊弄过去了,这班老臣们憋了一肚子的气。周韩二人去晋见太上王,但文丹溪却让人告知说太上王偶感风寒,不方便见人。两人只得悻悻返回。
众臣顶着深秋的冷风,多少有些瑟缩。
周通朝秦元靠近一步,悄声说道:「丞相,您是百官之首,又是大王的叔叔,这事……。」
秦元淡然点头:「周大人放心好了,我知道该怎么做。」
「那就好。」周通略略放下心来。
「对了,不知道老太公怎么样了?身体可好?」周通当日是陈信的义父陈季雄引荐来的,新王对这个祖父一向颇爲尊敬,不知道搬出这位老人出来有没有作用。
秦元不赞同的摇摇头:「老太公自从太上王即位之时就宣布不管朝中之事。朝野皆知,如何能去走他这条路?」
「多谢丞相提点,下官愚钝。」
两人正说着悄悄话,忽闻景阳钟响,国府正殿的大门缓缓打开。
接着司礼官拖长声音高呼:「时臣已到,百官入朝--」侯在台阶下的文武百官肃然无声的鱼贯入朝。
此时刚刚天亮,殿中灯火辉煌。众人刚入殿,就见宫中内侍走过来引导众臣进入旁边的偏殿,众人不知所谓,想开口询问又恐不合礼仪,一个个心中带着疑惑,缓步进入偏殿。进入其中,见偏殿中又是另一番情形。
就见偏殿中央的大圆桌上摆着几桶热气腾腾的饭菜,新王居中而坐,见到众臣进来,以一副拉家常的口吻说道:「眼看秋日渐深,天气越发寒冷,诸位大人中不少人都上了年纪,远路而来,着实是辛苦了。本王以前被父母溺爱,自由散漫惯了,今日还是母后特地入宫来叫本王起床,本王叹道:今日才觉爲君不易。母后正色教本王曰:爲君难,爲臣更难,爲民最难。本王深以爲然,遂下决心,以后一定要多多体谅诸位的难处。」
众臣中不少人是人精,最爱揣摩上意。他们自然明白这看似平常的话中其实另有含意--本王体谅你们的不易,你们自然也要体谅本王。
张让眼珠一转,最先开口:「我王圣明,我王能如此体恤下臣,臣等肝脑涂地万死不辞。」
李角也不甘落后:「我王仁慈,臣等惶恐。」
陈梓坤心情颇好的一摆手:「好了,大清早的别肝啊脑呀的,不多说了,都坐下来用些早饭吧。」
众臣一起躬身高呼:「臣等谢我王恩赐。」
陈梓坤压压手示意众人坐下,然后又笑着说道:「以后,上朝时间就就随四季而定,夏早冬冲,就像农人一样日出而聚,日落而散,比平常往后推一个时辰,早上和中午由国府来提供餐点,每隔五日一次休沐。」众臣再次齐声致谢。
宫中侍女进来给每人面前的大陶碗中添上满满的肉汤,盘中放上胡饼。在寒冷的早上,就着胡饼喝上一大碗肉汤是一件十分惬意的事情。一碗热汤下肚,众人身上顿觉暖和了许多,心情也随之舒畅起来。
新王时不时的跟众人攀谈几句。气氛较之於前日的冷硬和剑拔弩张,竟是缓和了许多。秦元眼中闪过一丝疑惑和警惕,他比旁人更了解这个侄女,她对人越太好,你越要小心。她从小就是这样,在算计人之前,一定会把人哄得忘乎所以。她用这招把自己的父亲吃得死死的。秦元垂头思索,忽然觉得有一道目光向自己这边射来,他连忙收敛心神,抬头一看,正好与萧舜钦的目光在半途相遇。萧舜钦温文尔雅的冲他一笑,秦元也只得扯扯嘴角算是回应。
两刻钟后,众臣用完早膳。纷纷起身步入政事殿,井然有序的在各自的位置上站定静侯新君上朝。
陈梓坤从容的走上台阶,在王案前坐定。她那浓眉下的一双明眸炯炯有神的望着众人,朗声说道:「有本奏本,无本,本王开始宣诏。」
酝酿片刻,秦元第一个站出来,躬身奏道:「启禀君上,关於前日所奏郑喜入朝爲官之事,臣以爲不妥,不但是历朝历代未有此事,中原列国也没有此例。让女子入朝爲官此事一经传扬出去,一是会让天下贤才望而却步,二是列国定会笑我国中无人。爲还请君上明鉴。」秦元是百官之首,又是陈梓坤的长辈,他的话一向很有份量。太上王在位时,对他几乎是言听计从。就是不知新王会如何对他?堂下百官,虽然个个一副耳观鼻鼻观心的端矜模样,但每个人都在拭目以待,端看新王下一步究竟怎么做。
「啪--」陈梓坤一拍王案,脸现怒容,台下众臣纷纷垂下头,顿感一股无形的压迫突然袭来。
片刻之后,陈梓坤激越的声音在殿中响起:「先人早就说过,三皇五帝不同法,春秋五霸不同制。君子治世当依时而定,依势而爲,别动辄就搬出前朝来说事!前朝没有的,我国就不能用吗?若是事事都依据别国,那么,我们肩膀上还顶着一颗脑袋来做什么?干脆换成布袋算了,还能多装些先人的想法!尔等都听明白了,本王上不畏天变,前不法祖宗,现不恤人言!以后都将尔等脑中的那些旧货给本王抛了,用水好好刷洗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