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巴郡蛮反。
“板楯蛮夷”,攻城取邑,其势甚锐。州郡不能当,益州刺史刘焉,六百里速报京畿。
少帝专开朝议。
“刺史刘焉,欲使州郡募兵伐贼。诸公,以为然否。”少帝居高下问。
太尉张温,起身奏曰:“回禀陛下。益州刺史所求,乃州牧之权。废史立牧,权宜之策。只为平关东逆乱。巴蜀并无蛾贼作乱,民生安定。号天府之国。臣以为,断不可再开此例。”
“太尉所言极是。”少帝又问:“若不使州郡兴兵,板楯蛮又当如何平定。”
“臣以为,洛阳周遭陈兵十万,宜当遣而灭之。”张温答曰。
此言一出,百官噤声。
见殿内气氛肃穆,落针可闻。少帝顾左右而言道:“何人可为朕分忧。”
董骠骑并何车骑,正襟危坐,充耳未闻。
朝中党羽纷纷窥见,各自心领神会。上次蛮反,乃灵帝光和二年。蛮夷攻入三蜀、汉中等地。五年,方被太守曹谦招降。换言之,一来二回,去而再反,动辄三五载。三宫鼎立,二戚明争暗斗。此时调兵遣将,远离京畿。智者不为也。
蓟王一万精锐,需拱卫函园,自不可轻动。
帘后二太皇亦不置一语。少帝唯有硬着头皮,唤了句:“骠骑将军?”
“臣在。”董重闻声起身。
“骠骑麾下,西凉虎贲,可否遣一支偏师入蜀,扫平贼寇。”少帝和颜悦色。
“回禀陛下,不无不可。”董骠骑朗声奏曰:“为朝效力,乃我辈分内之事。”
见他似有未尽之言,少帝福灵心至,脱口而出:“然?”
“然,巴蜀之地,山高林密。‘蜀道崎岖,远来劳苦’。兵法云:‘以己之长,攻敌之短。’臣麾下多甲骑具装,不利山地征伐。”董骠骑振聋发聩。
“这……”少帝一愣。细细想来,似乎有理。
饶是帘后董太皇,亦不禁暗赞。骠骑幕府,广纳天下贤士,得言传身教,董骠骑渐有宿臣之姿。
“既然,董骠骑麾下西凉骑兵,不宜入蜀。”少帝又看向下首何苗:“车骑将军?”
“臣在。”何苗亦稳稳起身。
“车骑将军麾下,可有合适之选。”少帝如沐春风。
“回禀陛下,臣麾下多北疆胡骑。亦不利翻山。”此理由乃拾人牙慧,何苗另有高见:“自古以来,对巴人多用怀柔之策。时‘秦惠王并巴中,以巴氏为蛮夷君长,世尚秦女,其巴氏爵比不更’。秦昭王与巴人盟誓,‘秦犯夷,罚黄龙一双;夷犯秦,输清酒一锺’。秦得天下,仍以‘巴氏为蛮夷君长’统驭旧地。高祖时,‘酉、辰、巫、武、沅等五溪’之地,五氏巴人‘各为一溪之长’。”
假意停顿,偷看朝芴蝇头小楷,又续言道:”后‘高祖有天下,三边外畔(匈奴、南越、朝鲜,三边反叛)……会高祖厌苦军事,亦有萧张之谋,故偃武一休息,羁縻不备(注①)。’先帝光和二年,賨人攻掠三蜀、汉中,郡兵屡战不能胜。五年,方被招降。足见羁縻乃平蛮上上之策。”
“哦……”群臣暗自惊呼。不料何苗,竟有此真知灼见。
董骠骑就事论事,只说兵种不匹配。何车骑却高屋建瓴,言指政策不相符。熟长熟短,高下立判。
董太皇心中一动,大将军府长史许攸、主簿陈琳等,天下名士续入车骑将军幕府。论才智,远非骠骑幕府孔融、王朗、张逊等人可比。开府的好处,不言自明。广征博引,纳天下高士,收为爪牙羽翼。如此众人拾柴火焰高。令府主(注②)知行倍增,渐为宿臣。
正如蓟王刘备。六大谋主,才智高绝。算无遗策,未曾有失。蓟王能有今日之势,麾下良臣猛将,居功至伟。
少帝一时词穷。
少年天子,羽翼未丰。此刻若不能服众,必被群臣所轻。
便在此时,列席朝议的右丞贾诩,起身奏道:“启禀陛下,我主愿尽犬马之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