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老太太,那周九娘说了,孩子的痘疹出得差不多了,如今就等着结痂。因他一家人吃用很是俭省,团哥儿好些日子没吃上肉,馋得慌,听人说国公府有不花钱的流水席,他们便过来了。”
刘宝善家的答得很周全,显然是备细打听过消息的。
许老夫人点了点头,眉头仍旧皱着:“人安置下来了?”
刘宝善家的小心翼翼地道:“回老太太,奴婢斗胆,叫人把最西边儿的客院给收拾出来了,那地方一应都是全的。”
“西边儿的客院?”许氏插口道,面上有着凝思之色,旋即恍然地“哦”了一声:“原来是那里。”
她的眼风飞快掠向李氏,眼底深处有着一丝未名的情绪,颔首道:“那一处倒还僻静。”
国公府最西侧的客院,其实是用来应付穷亲戚的。
每年登门求助的亲戚总有那么几起,那院子便专拨出来给他们住,虽说是客院,又有一道门儿连着国公府,但那道门儿常年铁将军把门,出入皆要从临街的那道门户。
从那边儿的大门进出国公府,还得绕到隔着两条街的角门才行,确实很是“僻静”。
刘宝善家的悄悄抬头,看了许老夫人一眼,又低头小声地道:“东首的秋梨院也正空着,奴婢也叫人收拾出来了。”
停了停,语声更低:“如今就等老太太的示下。”
她这是做了两手准备,西边的客院僻静偏远,而秋梨院虽然也偏,却是在主宅里的。
周家三口住东还是居西,是放在眼前还是先行隔开,要看许老夫人的态度。
许老夫人微阖双目,似是盹儿着了。
许氏飞快地看了她一眼,又去瞧李氏。
李氏仍旧维持着方才的坐姿,这屋中的一切声音与响动,像是都已经离她远去。
“就把人安置在西院儿吧。”良久后,许老夫人睁开了眼睛。
刘宝善家的忙应是。
许老夫人慢慢转动着手中的佛珠,神色疲惫:“至於服侍的下人,你先问问府里哪些人是出过痘的,再从里头挑几个稳妥的过去。再,明儿你拿着我的帖儿,去寻那擅小儿症的大夫来,给团哥儿好生瞧瞧。”
刘宝善家的应了个是,身子却是未动,欲言又止。
许老夫人抬眼看她,眉梢一动:“怎么还不去?”
“回老太太,那大夫的事儿,奴婢觉着怕是不好太急。”刘宝善家的越发说得小心,几乎字斟句酌:
“那周九娘说了好些回,说是她在来京城之前就请大夫给孩子瞧过了,手头上还留有现成的药,就不麻烦我们再请大夫了,说是……说是……”
她的语声越来越低,到底接不下话去了。
周九娘的原话可要比她转述得硬气得多。
这位穷苦出身的妇人表示,她寻夫至此,不为钱财,只为一个名份,此外,她还以更加激烈的态度表明,谁也不能把她和孩子分开,更不能叫什么大夫来给她的孩子瞧病,否则她就碰死在国公府的门前。
刘宝善家的觉得,虽然出身差了些,这周九娘却也有两分聪明,知道她与陈劭地位悬殊,若想要拿到名份,她唯一的恃仗便只有这个儿子。
她这是防备着有人对团哥儿动手呢。
许老夫人的面色有些阴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