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马古道的茶从何而来?“普茶名重於天下,出普洱所属六茶山,一曰攸乐、二曰革登、三曰倚邦、四曰莽枝、五曰蛮砖、六曰曼撒,周八百里。”清代檀萃所着的云南地方志《滇海虞衡志》中,记载了干隆年间归普洱府管辖的古六大茶山。靠近原产地的普洱府治所(今宁洱县城),自然成了普洱茶的集散中心。
2007年,位於原普洱县以南三十余公里的思茅市换上“普洱”之名,借助普洱茶身价一路上涨,打造茶文化之都,从茶马古镇、茶马古城到普洱茶小镇,更名带来的品牌价值,如越陈越香的普洱茶,在这座小城持续发酵。宁洱县是普洱府旧址,先后在2006年和2015年落地“茶马古道零公里纪念碑”和“茶马古道源头地理标识”,却一直有种被遗忘感。
今日的普洱与宁洱之间,除了名字上的渊源,还有一段茶马古道遗址相连。据《普洱府志》记载,明清时期,以普洱府为源头的茶马古道共有五条,分别通往北京、西藏、江城、澜沧、易武,其中,进京官马大道北路直上京城,南路经那柯里,到达思茅后,再经普藤坝-官坪-猛养-景洪-猛海-打洛,通往缅甸景栋,进而延伸至东南亚各国。
茶马古道旅游景区大门
起点:“思茅”
当地人口中改不掉的“思茅”,如今被用来命名普洱市的主城区。位於市区东北郊腊梅坡的茶马古城,是一座试图复原普洱府鼎盛时期的旅游小镇,2017年十一投入运营。穿过小镇的商业街区,来到刻着“茶马古道”四个金字的思茅城关前,便是马拉松的起点。
早上8点,随着比赛准时开始,浩浩荡荡的马拉松大军穿过城门,涌入与茶马古城同期开发的茶马古道旅游景区。
开始近三公里路都在景区内,新建的路面平整,难免少了些古意,沿途经过贡茶院、明普轩、元驿宫、宋茗阁等颇为冷清的仿古建筑。在一座宫殿门口,围栏圈出几米长的古道路面,石头因长期保护而盖满厚厚的青苔,很是惹眼。徒步者们并无心逗留,那是给偷懒的游人准备的,真正的漫长古道就在前方。
古道徒步
思茅-坡脚:11.73公里
这段路被称为“斑鸠坡茶马古道”,据说是因为山上栖息着许多斑鸠鸟。沿途的里程碑、示意地图和几座简陋的观景台,不知为何时设立。从地图上看,斑鸠坡古道刚好夹在G8511昆磨高速和G213国道之间,三者大致平行,也是三种速度,三个年代,三段历史。
刚走出不久,就遭遇全程最险峻的一段——“滚马坡”,出发时跃跃欲试的徒步者,爬完这个陡坡,大多气喘吁吁,面露难色。过去,马帮穿行至此,既要小心人马脚下打滑,又得提防乘机抢劫的山贼,难度系数可想而知。
抵达“炮楼丫口”,就到了整段古道的最高点,之后便以下坡为主,其中一段走在茶山的平缓山脊上,眼前豁然开朗,腿脚和心情都轻松许多。
绝大多数路段,古道藏在浓密的树荫下,不必操心头顶的艳阳,却要时刻留意脚下的石头。石头是这条古道的主角,凹凸不平的路面以石板、石条铺砌,这些砾石和条石轻则几十斤,重则上百斤,全靠先民从几里甚至几十里外的山涧、河谷地带,一块块搬上来。俯身端详,圆润光滑的石头被磨出或深或浅的马蹄窝,点点光斑洒在青苔、泥土、松针和落叶覆盖的石径上,伴着清风和鸟鸣,野趣盎然。
石头被磨出或深或浅的马蹄窝
马拉松比赛分为个人组和团体组,
除了少数装备精良的严肃跑者,大部分人还是把这项活动当成团队建设或者亲朋结伴远足的好机会。上至六七十岁的老者,下至六七岁的孩子,一路有说有笑,不时合影留念,偶尔还会听到户外音响的广场舞歌声响彻山林。过去的马帮成群结队,虽不寂寞,但也不会这般轻松,一路上要应付瘴气、传染病、匪盗抢劫,甚至同伙算计。
斑鸠坡古道的茶马古道里程碑
坡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