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5章 咸鱼翻身(2 / 2)

对此,“好莱坞报道者”为“大象”撰写了一篇专题报道,深入剖析这部电影在欧洲和北美评价的差异。

从本质来说,还是和事件本身有关。

在北美本土,类似的事件一而再再而三地发生,围绕枪支产生的讨论也始终沸沸扬扬,却一直没有能够解决问题,这正在演变为一个社会性的问题。核心重点在於,家长们想象的学校,应该是一个安全领域,他们不需要担心自己孩子的健康乃至於生命问题;但现在,每天护送孩子前往学校却需要提心吊胆,谁都不知道下一次悲剧什么时候在哪里发生。

这是非常糟糕的。

而“大象”呈现出来的,恰恰是这样的景象,一个家长们看不到、一个学生们没有意识到、却真实存在的学校景象,早在枪支出现之前,那些无形的暴力已经深入校园文化的方方面面。

这是一个冲击。

所以,北美影评人全部陷入狂热。

事实上,也不是全部媒体都丧失理智的,在这些评分里,有差评、有中评,即使是好评里,也有七十分、七十五分这样保持理智的评论,稍稍拉开距离看到全景就能够意识到,争议依旧是电影的核心。

正如同现实生活里那个事件,现在依旧引发不同观点不同立场的争论,“大象”也是一样。有人喜欢,就有人憎恨。

只是,在这一片熙熙攘攘的争议里,满分好评的横空出世确确实实非常吸睛,轻而易举抓住了焦点。

和戛纳的待遇截然不同,“大象”在北美终於扭转局势,咸鱼翻身,欢呼声从熙熙攘攘的争议里脱颖而出。

难以置信!

匪夷所思!

赞誉和掌声,正在以摧枯拉朽的姿态抢走全部视线,就连TMZ网站也惊呼——

“‘大象’偷走了圣诞节!”

两个月前,“怒海争锋”和“蝴蝶效应”同步上映的时候,第一批媒体综评的数量能够看出宣传投入的差异;然而,“蝴蝶效应”后来居上完成逆转,尽管不是新线影业的功劳,却依旧是宣传所带来的效果。

眼前,“大象”也是一样。

HBO没有铺天盖地展开宣传,媒体却和观众一样蜂拥而至,不管如何,“大象”是继“低俗小说”之后整整时隔十年,美国电影再次登顶金棕榈的作品,本土媒体还是必须给予一些关注的。

於是。

五十二家媒体。

换而言之,超过五十家媒体为“大象”供应票房,在周五全美售罄狂潮里,媒体记者也贡献了一份力量,最终媒体综评数量强势超过“怒海争锋”、“蝴蝶效应”、“指环王3”,成为今年假期档里最抢手的电影。

堪称骇人。

HBO完全没有在於颁奖季公关来着,结果如此漫不经心的态度反而迎来一波狂潮,牢牢抓住了视线。

最终,媒体综评火热出炉——

七十七分。

“大象”在北美点映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一举扭转戛纳电影节上映期间的争议局面,全面点燃口碑。

现在,“大象”就不再是曲高和寡的金棕榈得奖艺术电影了,至少,从市场反应来看不是。

(本章完)